x

慶55週年籌醫藥基金,「新加坡佛教施診所」辦大型器樂劇《玄奘西行》

今年是慈善醫療組織「新加坡佛教施診所」成立55週年,為了籌集資金,施診所最近策劃書畫義展等一系列活動,並以大型器樂劇《玄奘西行》為壓軸,希望籌得250萬元新幣(約1,451萬港幣)醫藥基金,為長者、低收入家庭及有需要人士提供免費的中醫服務。

贈醫施藥、救濟貧苦病人

「新加坡佛教施診所」於1969年在常凱法師的倡議下成立,以實踐慈悲精神,救濟貧病為宗旨,獲各地佛教徒熱烈響應。

施診所不分種族、宗教和國籍,為大眾提供中醫中藥和針灸服務。除了解除大眾苦痛、舉辦免費醫藥講座外,亦提供心理輔導,助民眾解決有關工作、健康或人際關係的困擾。

施診所每年有逾300,000人看診,1969年至2019年間,已為約數以十萬計的人士義診。執行長賢通法師表示,施診所一年約需要750萬新幣(約4,220萬港幣)作為營運開銷;當中逾八成為營業費用,餘下的是管理和籌集資金的花費。

《聯合早報》報道,施診所的醫療服務收費低廉,一般內科藥物為每天2元新幣(約港幣11.6元),腫瘤輔助治療藥費為每天3元新幣(約港幣17.4元),針灸為每次3元新幣,輔導服務每次收取10元行政費用(約港幣58元)。凡65歲以上長者,則費用全免,而這個年齡層的患者佔了七成。

大型民族器樂劇《玄奘西行》

為了服務更多有需要人士,佛教施診所今年與活動策劃公司「大唐文化」合作,籌辦大型民族器樂劇《玄奘西行》,由中國甘肅省歌舞劇院率領九十多名表演者赴新加坡演出,為施診所常年開支籌募經費。

《玄奘西行》3月6日至8日在濱海藝術中心劇院舉行,以玄奘西行取經,途經絲路的經歷為題材,分十七個章節演繹玄奘法師的求法精神。

演出中演奏的民族樂器多達73種,包括笛、簫、胡琴、琵琶、嗩吶、阮、箜篌、艾捷克、手鼓、鷹笛、塔布拉特鼓等,寓意絲綢之路上豐富多元的文化。

佛教施診所主席廣聲法師表示,佛教塑造了華人傳統文化,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的影響深遠,「希望這個演出在籌款的同時,也讓更多人了解法師的故事,希望起到飲水思源的作用。」

延伸閱讀:
每天設千人免費素宴,新加坡居士林齋堂的背後,是一群善心人士的護持⋯⋯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