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臘八粥背後的智慧:依中道的智慧而行,才能得到心靈的解脫自在⋯⋯

農曆十二月初八日(今年合陽曆1月18日)是佛陀成道日,又名「臘八節」、「法寶節」。漢傳佛教寺院都會舉行紀念法會,並分送臘八粥給十方善信,讓大眾同沾法喜,蒙佛加持而增長福慧。

法寶節吃臘八粥

自古以來,民間即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根據文獻記載,可追溯到宋代。南宋詞人陸遊,便曾作詩描述臘月的情景:「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詩中的「佛粥」,也就是臘八粥──當時各大寺院每逢臘八,便會煮粥供佛濟貧,民眾相信吃了粥即可得到菩薩庇佑。

到了清代,臘八粥更為盛行。據《燕京歲時記》載,雍正時代,每逢臘八節,雍和宮便會設大鍋煮臘八粥,並請僧人誦經祈福,再把粥分贈給大臣。民間也闔家聚食,饋送鄰里。

清代道光帝也有〈臘八粥〉一詩:「一陽初夏中大呂,穀粟為粥和豆煮。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共嘗佳品達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炬。童稚飽腹慶州平,還向街頭擊臘鼓。」由此可見民眾收到臘八粥時的熱鬧、喜慶場景。

佛寺為何要在臘八這一天施粥呢?這就要從佛陀的成道故事說起了。

遙想佛陀成道夜

佛陀2,600年前誕生於古印度迦毘羅衛國(今尼泊爾),父親是該國的君主淨飯王,為他取名為喬達摩.悉達多。他自幼喪母,由姨母撫養長大。在看清世間老、病、死、苦的狀況後,太子毅然放下將要繼承的皇位,離開故鄉,探索生命究竟。

他先跟隨阿羅藍仙人及鬱陀仙人修習禪定,又經過了六年的禪修與苦行,日食一麻一麥,以淡泊物質來砥礪求道的願心。有一天,他因疲乏無力,橫臥在河岸旁。這時有一位牧羊女,手捧乳汁前來供養。

佛陀恢復體力後,便繼續修行。他發現:自我虐待的苦行,或放縱感官享受的沉溺樂行,兩者都不能得到心靈的解脫自在,唯有依中道的智慧而行才能解脫。

最後,他在印度菩提迦耶的一棵菩提樹下發願:「我今若不成正覺,終不起座」,敷座結跏。期間,魔王波旬派魔女來誘惑,佛陀不為人世間的財、色、名、食、睡而動搖,繼續修行。

佛陀悟道後,決定走回人群,宣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智慧。此後他踏遍印度,說法四十九年,不論富貴貧賤,平等教化人民,並成立教團,讓佛教延續至今,分燈無盡。

為了紀念牧羊女供養乳糜的典故,後來中國的佛教徒便於每年農曆十二月八日,以五穀及諸果物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相沿至今。


延伸閱讀:
或被覺察、或被遺忘的「涅槃法、寂靜境 」──談三法印的「涅槃寂靜」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