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曆正月初九(今年合陽曆2月9日)是溈仰宗初祖靈祐禪師圓寂紀念日,我們整理了這篇短文,以示紀念。
唐朝的溈山靈祐禪師(771~853),是福建人氏,俗姓趙。十五歲時在建善寺出家,三年後於杭州龍興寺受具足戒,並參究大小乘經律,尤其著力地精研大乘佛法。二十三歲後,他出外雲遊參訪,先到天台山巡禮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的遺跡,後來跟隨百丈懷海禪師學法,成為其嗣法弟子。
靈祐禪師在百丈懷海禪師座下悟道,並且得其法要。之後,他應邀遷住到湖南溈山擔任住持,與門下弟子仰山慧寂創立「溈仰宗」,是為當時禪宗五大宗派之一。
「踢倒淨瓶」的禪宗公案
關於靈祐禪師駐錫溈山的因緣,禪宗流傳著一則公案:當時在百丈懷海禪師座下,有一位姓司馬的頭陀禪者,精通天文地理。他告訴百丈禪師,有個地方叫溈山,可以建叢林安僧,容納上千人修行。
百丈禪師於是問司馬頭陀:「華林禪師可以去駐錫溈山嗎?」頭陀說道:「華林不適宜。」
百丈禪師又指著當時負責典座(煮飯)的靈祐,問頭陀:「他可以去嗎。」頭陀說:「可以。」
華林禪師不悅:「我有幸為師父門下首座弟子,靈祐只不過是位典座,如何能當住持?」
百丈禪師說:「如果能當著眾人面前道出一句出色的話,就可以前去住持了。」
百丈禪師說罷,隨手指著座前的淨瓶說:「不得叫淨瓶,你們喚作甚麼?」
華林說:「這東西總不能喚它作木椿子吧!」
百丈禪師轉而問靈祐,靈祐甚麼也不說,上前一腳把淨瓶踢倒。
百丈禪師大笑著說:「華林首座,你輸給煮飯的人囉!」於是派遣靈祐到溈山住持。
華林知道不能正面回答師父的話,便繞彎從反面回話,說淨瓶不是木椿子,起心動念,失去了禪機;靈祐一腳踢翻淨瓶,不用言語,示意禪宗不立文字,不執名相。[1]
後來靈祐禪師在溈山大闡宗風,成為禪門溈仰宗一派。
古語云:「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靈祐禪師創建的溈仰宗,農禪並舉,同時傳承百丈清規,為後代無數道場僧院樹立了典範。靈祐禪師有傳世語錄一卷,師徒間對話充滿了智慧禪趣,意氣相投默契方圓,談笑聲中體用雙全,機鋒互換理事不二,因而《人天眼目》評論道:「溈仰宗風,舉緣即用,忘機得體,不過此也。」
溈山禪法流布教化興盛一時,為菩提達磨初祖「一花開五葉」之讖言,開啟了最先的發端。[2]
延伸閱讀:
百丈懷海禪師圓寂紀念日:他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生活,影響持續千年⋯⋯
[1] 《人間福報》《〈書畫百寶箱〉一腳踢倒淨瓶 溈山靈祐住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