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世界藏學府」拉卜楞寺將6.8萬份佛教古籍建檔歸案,便於後世研究⋯⋯

拉卜楞寺(圖:網上圖片)

有「世界藏學府」之稱的拉卜楞寺,近年整理68,000餘函藏文古籍並建檔歸案,為數位化文物保護奠定基礎。

拉卜楞寺位於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始建於公元1709年,也就是清康熙四十八年。它是藏傳佛教格魯派最大的寺院之一,有人稱之為藏傳佛教的「哈佛」,經過300多年的發展,已培養了成千上萬名精通藏文化及佛學的人才。

「拉卜楞」意為活佛宮邸,由第一世嘉木樣大師主持建造。鼎盛時期,寺中僧眾達到4,000餘人,現在仍有2,000多名僧侶。寺院佔地面積達1,234畝,有48座大小不一的佛殿、38個僧舍院落以及500餘座僧舍,如眾星捧月般分布各處。

(圖:網上圖片)

拉卜楞寺「文物管理委員會」成員更登丹巴說,寺方於1958年首次整理過藏經樓的古籍,並編制《拉卜楞寺總書目》,便於後世保存及研究,但後來有部分流失。

藏經樓:佛教典藉的寶庫

拉卜楞寺藏經樓藏書豐富,現存經卷80,000餘部,可分為:哲學、密宗、醫藥、聲明、歷史、傳記、工巧、天文、文法、修辭等十餘類。當中有宗喀巴大師著作的原作,還有由印度梵文翻譯編訂的《甘珠爾》、《丹珠爾》(即大藏經)等。

尤其珍貴的是一世嘉木樣大師用金汁書寫的《賢劫經》;宗喀巴大師編著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用銀汁書寫的《松贊干布傳記》,以及用金汁、銀汁、松耳石等粉汁書寫的《金剛經》。

拉卜楞寺藏經樓(圖:中國新聞網)

為了保護藏書,拉卜楞寺設有專門的古籍書庫,並安排專門的僧人負責保護、整理和修復古籍的工作。

更登丹巴說,寺方於2000年再度展開古籍整理工程,「近三十名僧人參與工作,他們每年大約花四個月的時間,分類、存藏不同類別的古籍,使藏傳佛教的經典得以長久保存。」

拉卜楞寺藏經樓(圖:中國新聞網)

這次,僧眾引入數位技術,對於典藏的內容加以歸類、建檔。藏經樓共三層的樓體內擺滿了書架和書籍,一、二層為未建檔的書籍,第三層已分門別類, 並註明編號及缺頁情況。

這些典藉,為研究藏族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天文、地理、宗教等,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延伸閱讀:
淺說藏傳佛教的發願文獻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