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心經》中的「不生不滅」是甚麼意思?法輪禪師藉此開示佛教的生死觀⋯⋯

韓國曹溪宗的法輪禪師(법륜스님,Venerable Pomnyun Sunim)近年定期舉行網上講座和課程,以廣泛的現代生活例子介紹佛理。在近日的一場開示中,他以《心經》的義理述說佛教的生死觀。

「即使我們避免思考死亡,當親愛的人離世時,也要直面對於死亡的恐懼。」禪師說,曾有人親眼目睹家人因病而日漸憔悴,最後連一滴水都咽不下。人的離逝,就像一盞漸漸熄滅的油燈。

該如何翻轉,才能不受世間現象生滅所繫縛?

不生不滅

法輪禪師以大海為喻,解說《心經》中「不生不滅」四字蘊含的義理:「海灘上的波浪,到了岸邊就會破裂。這個過程不斷重複。如果我們退後一步看,將大海視為一個整體,就會發現:並不是(個別的)波浪在形成和消失,而是大海在洶湧起伏。」

他說,我們的生命就像波浪一樣,看似是不斷形成和消失。但以更宏大、寬廣的方式觀察世界時,就會發現沒有生與死。

禪師續以另一例子說明:「四歲的小男孩在碗裏裝滿冰塊,然後出外遊玩。數小時後他回來,看到碗內只有水。他說:『媽,冰塊沒了,碗裏只有水。』媽媽解釋:『它只是融化了。冰塊並沒有憑空消失,水也沒有憑空出現。』」

他解釋:「當事物生起時,我們會高興;消失時,就會失望。要是能夠觀察大局,就會意識到事物只是在不斷改變⋯⋯它們不會從這個世界『出現』或『消失』,只會改變其(顯現的)形式。」

人身亦如是──細胞的再生,以及屍體的分解,都是變化的一種。 「細胞再生,好比大樹的舊葉換成新葉;屍體分解,好比落葉的腐爛,使樹木看起來像是『死了』。」

禪師認為,由於我們只感知到大局的其中一部分,所以會害怕人事物的消失。然而,如果完全接受「世間一切都在變化」的事實,當事情生起變化時,就不會那麼痛苦。

「當我們明白,老去與死亡也只是變化的一種,就不會害怕了。」

延伸閱讀:
一部《心經》蘊藏四種度化眾生的方法:記繼程法師談怎樣如理思惟這大乘經典

如果下一刻就死去,你捨得嗎?法忍法師的回答令人開懷大笑,由此引領大眾輕鬆思考生死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