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怎樣以佛法改善人際關係?

(圖:Pixabay)

我們生活在世間,社會的建立全靠人與人的關係,與父母、與子女、與朋友、與伴侶⋯⋯人際關係的和諧,會變成有利於我們自身圓滿的法器。那麼,如何改善社會中的人際關係,令人人友善、和平地相處,減少意見分歧的爭鬥,並發揮互愛互助的精神? 佛教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法:廣結善緣。

有因有緣事易成,有因無緣果不生,

不信但看寒江柳,一經春風枝枝新。

種善因得善緣

種善因得善緣,是美好人生的首要條件,我們要獲得美滿、幸福的人生,就要學會惜緣與結緣。 而佛教經典教我們要這樣做:菩薩四攝法。

布施

布施攝就是適當的給予,包括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可以理解為在經濟上、學識上、精神上解決別人的困難或給予別人所需。廣做布施,先結人緣,然後結一切眾生緣。 他人受了你的恩惠,與你結了善緣,你在布施的過程改變了貪執,這既是幫助了他人也是成就了自己。

愛語

《華嚴經》說:「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古德也有云:「今生人見歡喜者,前世見人歡喜故。」這些都是引導我們對人說話要和顏悅色、善言慰喻,說誠實話、調解語、柔和語。 即使不認同他人,也要站在他人的角度,委婉勸誡,如此方能使他人聽之受慰、輾轉增益。

利行

《普賢行願品》云:「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暗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佛菩薩以大慈悲心,於身口意三業,都以利益眾生為出發點,積極修利益眾生之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學習諸佛菩薩的大慈悲心,以利益眾生為出發點,積極修利益眾生之事 ,如是修行,才是真正做到了實踐利行攝。

同事

同事攝就是自己與眾生同行其所好之事。 如觀世音菩薩為了救度苦難眾生,隨緣示現,隨類化身,以大慈悲、大願心,與各階層的人物共同生活,以此方便因緣循循善誘、潛移默化,讓眾生得以脫離苦海。還有地藏菩薩和彌勒菩薩的千百億化身,這些都是菩薩示現和眾生同事的例子。 生活中的「同事」,就是要融入集體,融洽地與他人共同工作、學習、生活,在積極向上的前提下,同心同伴,相互帶動。

人與人要有緣分才能共事共處,人與事要有緣分才能成功成就。菩薩的四攝法是以不捨離大眾、以利益大眾為根本,達到斷除煩惱、獲得智慧的法門。 人是依靠因緣而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然而一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所以應該廣結善緣,因緣越多,成就越大。 有著如此的心態,在生活和修行的各個層面去實踐,將逐漸結下更多的善緣,獲得更多的智慧,處理好人際關係當然也不在話下了。

轉載自五台山佛教:
https://mp.weixin.q…GA

延伸閱讀:
你學會愛語嗎?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