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探訪大足石刻:這裏的五萬餘尊造像,以雕刻細膩、精美典雅著稱⋯⋯

端莊典雅的觀音、慈悲肅穆的佛陀、神態謙恭的供養人、花紋繁複的香爐⋯⋯

這些信仰之美,被重慶的大足石刻記錄在千年的時光裏。七十五處摩崖石刻,五萬餘尊雕像,十萬餘字銘文,四個世紀的藝術創造,鑄就了具中國色彩的東方藝術寶庫。

接下來,讓我們徜徉在藝術之海,共同觀賞大足北山石刻的照片,感受這來自東方的獨特魅力。

北山石刻 久遠的輝煌

大足北山佛灣摩崖造像,開鑿於公元892~1162年(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紹興)。

造像崖面長約300米,高7~10米。龕窟密如蜂房,分為南、北兩段,通編為290號(1~100號為南段,101~290號為北段)。其中造像264龕窟,陰刻圖一幅,經幢八座。

(圖:十願百科)

北山摩崖造像近萬尊,主要為俗家人出資雕刻。造像題材五十一種,以佛教密宗為主,約佔總數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有淨土宗等。

這些造像題材都是在當時民間極為流行的,是佛教普及化的產物,異於中國前期石窟。北山造像以雕刻細膩、藝精技絕、精美典雅而著稱於世。

大足北山造像展示了公元八至十四世紀時,中國民間佛教信仰及石窟藝術風格的發展、變化。

大足北山第9號晚唐時期千手觀音像(圖:十願百科)
大足北山第9號晚唐時期千手觀音像(圖:十願百科)

觀音像頭戴花冠,肩上二手合捧一小坐佛像於冠頂;身著天衣,胸有瓔珞裝飾,雙足赤,垂放於座下兩朵蓮花之上,胸前雙手合十。腹下兩手至於膝間,胸下雙手放兩膝上結禪定印,兩側各手分執瓶、鈴等法器。

大足北山第10號晚唐時期釋迦牟尼佛龕(圖:十願百科)
大足北山第10號晚唐時期釋迦牟尼佛龕(圖:十願百科)

佛頭有螺髻,著袈裟,左手放在膝上,右手上舉。佛身後有圓形火焰頭光,及桃形火焰身光。頭頂有垂蓮寶蓋,蓋側各有一飛天。佛像的左側立摩訶迦葉,右側立阿難。摩訶迦葉左邊是觀音菩薩,阿難右側為大勢至菩薩。

大足北山第133號南宋時代水月觀音龕(圖:十願百科)
大足北山第133號南宋時代水月觀音龕(圖:十願百科)

主像水月觀音隨意坐於金剛座上,頭戴花冠,身著天衣,全身密布瓔珞,彩帶飄拂,有三根衣帶長垂於地。左手握數珠串放於膝上,右手斜倚於右膝上。觀音像項後有圓形火焰背光。龕壁有兩位單頭四臂金剛。

大足北山第155號北宋時期大佛母孔雀明王像(圖:十願百科)
大足北山第155號北宋時期大佛母孔雀明王像(圖:十願百科)

大佛母孔雀明王身有四臂,左上手托經書,左下手握扇放於腹前,右上手托如意珠,右下手持一孔雀羽毛放於膝間。孔雀雙翅展開作欲飛狀,尾後翹,通過主像身後直達窟頂,並向前彎於主像頭上,形成身後的舉身光,同時起支撐窟頂的作用。

大足北山第155號大佛母孔雀明王龕壁千佛像(圖:十願百科)
大足北山第155號大佛母孔雀明王龕壁千佛像(圖:十願百科)

千佛的面目、衣裝、手勢各異,皆結跏趺坐於蓮花座上,座下有蓮蒂。壁上的千佛之頭身已有部分殘缺。

左右側各立有六身觀音像,為其變相。各變相容貌不同,表情有異,雙手所執法器各別。瓔珞冠飾花紋繁多,頭上方壁中小像姿態不一。

大足北山石刻二佛(圖:十願百科)
大足北山石刻二佛(圖:十願百科)

看到這裏,你是否想穿過照片漫步在大足的石階上?

來吧,在這裏,你可以觀賞佛菩薩像,在這裏,你可以與古聖先賢對話,在這裏,你甚至可以看到鄰家村婦的樸素身影。走進大足吧,感受佛的慈悲。

轉載自鳳凰網佛教:
https://fo.ifeng.com/c/8EEeZANhTaE

延伸閱讀:
從中亞巴基斯到中國小南海石窟,這些為禪觀而造的石窟,演繹出歷史長河中視覺化心靈造佛工程的展現⋯⋯

最早期的佛教藝術:從無佛像時代的佛塔和象徵表達形式體會時人對佛陀的懷念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