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研究:每天二十秒的「自我慈悲」,如何有助改善心理健康?

2017年,伊萊‧蘇斯曼(Eli Susman)在法國梅村參加了為期一個月的禪修活動。得知每天只有三十分鐘的正式打坐時,他感到很驚訝。

蘇斯曼決定延長坐禪的時間,在樹下坐了三個小時。後來他遇到了一位僧人,決定跟對方分享自己的想法。僧人的反應出乎他的意料:

法師微笑著說:「三小時?不如試試三個呼吸怎麼樣? 這就是回到當下所需的全部。」

這句話讓蘇斯曼印象深刻。這讓他更加好奇:簡單的修習是否可以改變生活?

《洛杉磯時報》報道,蘇斯曼於2022年與加州大學柏克萊的「金熊睡眠及情緒研究門診」(Golden Bear Sleep and Mood Research Clinic)合作,研究每天二十秒的「自我慈悲」(self-compassion),如何有助改善心理健康。

他們的研究結果,近日在《行為研究與治療》(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期刊上發表。

是次研究有135位大學生參與,當中部分人每天修習「自我慈悲」二十秒──認識、理解到痛苦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在感受到痛苦時,不逃避這些感覺,並以慈愛紓解苦楚。

研究員邀請學生修習時,將一隻手放在心上,另一隻手放在腹部上,用擁抱自己的能量,向自己傳遞善意和溫暖,想像:「如果看到一個好朋友跟自己有相同的經歷,你會怎樣關心、照顧對方?」然後以同樣的態度照顧自己。

這樣做二十秒,真的能改變他們的生活嗎?

蘇斯曼發現,如果受試者經常這樣做,的確可以改善生活──練習越頻繁,就越能夠紓緩憂鬱、焦慮等情緒,提升幸福感和生活動力。

研究報告又指,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自我慈悲」與減少壓力、促進精神健康有關。


延伸閱讀:
慈悲心是快樂心--陳瑞燕教授帶我們重新思考快樂之道(二)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