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菩薩濟度眾生,為何必須先行四攝法?

(圖:靈隱寺)

菩薩濟度眾生,必須先行四攝法,使令眾生能夠心生願望,能夠傾向於菩薩,才能順從菩薩的所言所行,修行佛道。

所謂四攝法,即包括:第一布施攝,是說以財施或法施等,來攝引眾生;第二愛語攝,是以善言慰喻,來攝引眾生;第三利行攝 ,是做利他之行為,以此攝引眾生;第四同事攝,謂隨其所樂,與之同事,攝引眾生。 菩薩既然行此四攝法,使令眾生能敬我信我,然後方能聽我勸導,受我薰陶。

菩薩外行四攝法,內則必須以四無量心為根本,才能表裏合一,利樂有情。

四無量心即包括:給予眾生一切樂,名慈無量心;拔眾生一切苦,名悲無量心;見到行善或得樂者,深生歡喜,名喜無量心;怨親平等,不起愛憎, 名捨無量心。 捨又是說,布施後,不著布施相,持戒、忍辱、精進等法,亦復如是。 內捨種種心,外捨種種境,名之為捨。 菩薩具此四無量心,方能作種利他的事業。

菩薩初發心時,緣四聖諦(苦、集、滅、道),發四弘誓願,以廣心量,以明趣向。 第一,緣苦諦,對於六道有情受無量苦,發起「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大願;第二,緣集諦,對於無始以來所積集的煩惱,發「煩惱無盡誓願斷」的願;第三 ,緣道諦,對於修道途中的種種法門,發「法門無量誓願學」之願;第四,緣滅諦,對於清淨寂滅的涅槃極果,發「佛道無上誓願成」的願。 凡是修菩薩道的人,都是依此四弘誓願,作為自己的方向。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云:「行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修四無量——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具四弘願——斷諸纏蓋,常化眾生,修佛知見,成無上覺。」可知,以上種種行為,皆為菩薩成佛的要務。


轉載自靈隱寺:
https://mp.weixin.qq.c…JidM5Q

延伸閱讀:
「愛語」的力量:如何透過言語廣結善緣?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