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Instagram
訂閱通訊
简体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Buddhistdoor Global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Search
Close
明覺作者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84%ba%e5%bf%97%e5%ba%b7/" title="Posts by 鄺志康"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鄺志康</a>

鄺志康

紀歲疊千,杯渡道場歷歷──青山寺歷史尋源(一)

鄺志康 2022-11-20

時維1925年,距青山寺[1]全體建築正式落成開光,尚有不足一年。馮達庵為寺院撰寫了「青山禪院紀念碑…

全文 >

齋堂,就是佛教徒食齋的地方?--香港佛教歷史檔案研究系列(一)

鄺志康 2022-10-22

近年,各種各樣的香港歷史研究方興末艾,無論是主流學界還是民間學者,都陸續重視運用官方所藏的歷史檔案作…

全文 >

樂風、佛法、中道和一首「不二」之作的產生──專訪新銳作曲家甘聖希(下) 

鄺志康 2022-09-24

阿希早在演藝學院求學時,已開始將佛教元素放進作品裏。他有個獨特的創作習慣,就是拿起一本佛教畫集,放在…

全文 >

創作是一道旅程,像《西遊記》裏唐僧取西經那樣……專訪新銳作曲家甘聖希(上)

鄺志康 2022-08-27

認識甘聖希,緣於香港天籟敦煌樂團。阿希一直給我的感覺,是位說話有點急,但又不經意流露出沉穩氣息的作曲…

全文 >

讓亡者善終,生者善別--大覺福行中心住持傳燈法師談疫情期間佛教院侍服務的所見所思

鄺志康 2022-03-21

大覺福行中心於2011年8月成立了佛教院侍部,在佛教界創下先河。幾位佛教院侍長駐醫院,連同「心靈大使…

全文 >

舉辦短期出家,開創香港佛教界先河;擴大佛法在社區應用,貼近時代脈搏的弘法工作──弘法精舍歷史再考(七)(完)

鄺志康 2022-02-12

弘法精舍八十多年來,一直是香港培育佛教人才的重要基地。它在近代香港佛教發展史上,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

全文 >

弘揚佛陀教法,光大佛校文化:香港佛教英文中學荃灣分校──弘法精舍歷史再考(六)

鄺志康 2022-01-15

1965年9月,弘法精舍創辦人黃杰華居士的遺孀王璧娥居士移居美國。為延續前人發心,於是將精舍贈予東蓮…

全文 >

這是倓虛老法師一生的修持:「看破、放下、自在。弘法、建寺、安僧。」──弘法精舍歷史再考(五)

鄺志康 2021-12-18

有兩句話可能夠總結倓虛老法師一生的修持,就是:「看破、放下、自在;弘法、建寺、安僧。」弘法精舍見證倓…

全文 >

華南學佛院培育弘法人才,為近代漢傳佛教寫下光輝燦爛的一頁──弘法精舍歷史再考(四)(下)

鄺志康 2021-11-20

華南學佛院除只是舉辦了短短兩屆課程,卻培育了三十多位弘法人才,不少更成為萬眾敬仰的諸山長老;當中樂渡…

全文 >

全心全意出家修行,提升生命的價值──專訪加拿大國際佛教觀音寺善慈法師

鄺志康 2021-10-26

善慈法師來自佛教家庭,自幼便接觸佛法。法師年輕時喜愛到寺廟參拜,但她笑言當時還不是一位佛教徒,直到認…

全文 >
1952年4月21日,華南學佛院舉行第二屆課程開學典禮。(圖片由千華蓮社提供)

華南學佛院第二屆課程開學──弘法精舍歷史再考(四)(上)

鄺志康 2021-10-13

1952年4月21日,華南學佛院舉行第二屆課程開學典禮。之前尚未畢業的十位學僧,有四位留下,連同新招…

全文 >
圖四:二十名學僧中,有十名獲頒得畢業證書。第一排從左至右依次為:吳蘊齋 居士、王學仁居士、定西老法師、倓虛老法師、樂果老法師、黃杰雲居士;第二排從左至右依次為:法藏、淨真、聖懷、大光、定因;第三排從左至右依次為:寶燈、達成、樂渡、永惺及妙智。(由千華蓮社提供)

印經、水陸法會、華南學佛院第一屆畢業──弘法精舍歷史再考(三)(下)

鄺志康 2021-10-05

在華南學佛院創始初期,學僧雖經歷了砍柴、種菜、紡織等半工半讀的生活,成效依然不甚顯著,這與倓老強調出…

全文 >
« 上一頁 Page1 Page2 Page3 Page4 下一頁 »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搜尋

關於我們

佛門網內容豐富, 緊扣時代脈搏 , 提倡聞思修並重。 讀者可以在網站內的主目錄方便地找到各種内容, 並點擊進入各專題網站閱讀。

相關機構

BDG new1

贊助

rhfamilyfoundation_logo_BGC
tlky_logo_BGC

佛門網應用程式

佛門網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 2023
關於我們 | 服務條款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