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Instagram
訂閱通訊
简体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Buddhistdoor Global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明覺作者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99%b3%e5%ae%b6%e5%af%b6/" title="Posts by 陳家寶"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陳家寶</a>

陳家寶

自利是於自己有益,利他是於他人有益--從佛法看零和遊戲、互利雙贏

陳家寶 2022-07-12

人與人、企業和企業、國家與國家都經常要來往和相處。日子久了,雙方難免就會有摩擦、意見不和、利益衝突等…

全文 >

念佛在今生亦有所得益?各位「念佛達人」,要了解「阿彌陀佛」名號的內容,才能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轉變成自己的力量⋯⋯

陳家寶 2022-05-24

隋唐時期是中國佛教發展的鼎盛時期,尤其是淨土宗的發展,出現了「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信仰盛況。釋…

全文 >

世人說愛,佛說慈悲,愛與慈悲的分別到底在哪裏?我們應如何讓慈心變成習慣?

陳家寶 2022-02-05

慈心禪是一種培育慈心的方法,我們可藉由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散發慈心,練習更珍惜自己,以及周遭的眾生。…

全文 >

用「恆順眾生」來修養自己──談接納與包容

陳家寶 2021-11-18

接納與包容,是培育同理心的重要因素,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石,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能突出這理念的重要…

全文 >

謾罵不同於批評,也別於當頭棒喝

陳家寶 2021-08-15

怒火可以燒毀人的一生,甚至影響整個社會,這就是為甚麼佛陀要告誡眾生,瞋念是「貪瞋痴」三毒之一,是煩惱…

全文 >

持戒、修定、發慧,讓我們過綠色生活!

陳家寶 2021-06-21

今日全世界環保團體無不致力於環境維護與生態平衡,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在2014年發表…

全文 >

為甚麼對佛教徒來說,茹素等如救生?

陳家寶 2021-04-28

素食的習慣,近年開始在世界各地流行,記得在十數年前,若你是素食者,會有人對你投以奇異的目光,同時會認…

全文 >

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故我應「絕不殺生」!

陳家寶 2021-03-01

新冠肺炎繼續肆虐全球,相信這是人類的行為破壞了大自然界的定律,特別是對動物的殺戮所引起的後果,而這就…

全文 >

真正的忍辱境地, 是無怨、無悔、無求--談修忍辱波羅蜜

陳家寶 2020-12-19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 今年三月十一日宣佈「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至今已九個多月,疫情還沒有緩…

全文 >

如何才能做到「聆聽眾生訴求,接納不同聲音」?

陳家寶 2020-10-19

聆聽是一門藝術,因為聆聽的好壞,所產生的後果很大,為訴說的人,為聆聽的人,都有很大的影響,而聆聽的藝…

全文 >

生活,從微笑開始

陳家寶 2020-08-17

2020年的「全球微笑指數」(Smiling Report)報告在4月21日出爐,報告摘要總結了去年…

全文 >

積極語言,是我們打開美好人生的鑰匙。

陳家寶 2020-06-16

語言在社會交流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它是我們賴以表達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語言是擁有強大的力量的,當我們…

全文 >
« 上一頁 Page1 Page2 Page3 下一頁 »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搜尋

關於我們

佛門網內容豐富, 緊扣時代脈搏 , 提倡聞思修並重。 讀者可以在網站內的主目錄方便地找到各種内容, 並點擊進入各專題網站閱讀。

相關機構

贊助

佛門網應用程式

佛門網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 2023
關於我們 | 服務條款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