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訂閱通訊
简体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加拿大東蓮覺苑建苑三十周年特輯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每月護持
    • 單次捐款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加拿大東蓮覺苑建苑三十周年特輯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每月護持
    • 單次捐款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Buddhistdoor Global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加拿大東蓮覺苑建苑三十周年特輯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每月護持
    • 單次捐款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加拿大東蓮覺苑建苑三十周年特輯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每月護持
    • 單次捐款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简体
明覺作者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99%b3%e5%ae%b6%e5%af%b6/" title="Posts by 陳家寶"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陳家寶</a>

陳家寶

佛教身心療法 疫境自強行動

陳家寶 2020-04-11

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3月11號宣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大流行」,這種表述是指疫情在多個國家出現重…

全文 >

究竟要符合甚麼條件,才算得上是佛教徒?

陳家寶 2020-02-19

很多人會有一個問題,就是怎樣才是佛教徒?很多時候我們填寫問卷,遇上「宗教」一項,究竟要符合甚麼條件,…

全文 >

想一想如果是佛陀,你會怎樣處理問題?——活在當下,修行在紅塵

陳家寶 2019-12-16

常常聽人說,在家學佛困難,沒有適當的環境修行,其實在家學佛,也有愉快、輕鬆、灑脫、自在的一面。佛教的…

全文 >

我執是引起眾生無明苦惱的來源──認識「你」、「我」、「他」

陳家寶 2019-10-15

「你」、「我」、「他」,是我們在日常談話中慣用的代詞,雖然我們時常會用到這些名相,但其實我們並沒有留…

全文 >

佛教徒可不可以吸煙呢?我們如何打造一個無煙世界,饒益有情?

陳家寶 2019-08-26

人人都知道吸煙的害處,是不是信奉佛教,其實都不應該有抽煙的惡習。若是佛教徒,更加不可以吸煙,理由是因…

全文 >

墮胎不僅屬於殺生,而且屬於殺人,是很重的惡業!

陳家寶 2019-07-07

墮胎(abortion),又名人工流產、人流、中止懷孕、終止懷孕、刮宮、終止妊娠、誘導性流產(ind…

全文 >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為甚麼佛教徒要受持酒戒?

陳家寶 2019-04-25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自古不少騷人墨客,寫下無數詩詞歌…

全文 >

人類能否自主選擇死亡?佛教徒應如何理解安樂死?

陳家寶 2019-03-17

安樂死,在佛教的觀點來說,病者等同自殺,是不應該的,因為這個途徑並不代表病者可以減少痛苦,反會因為這…

全文 >

器官捐贈在佛教修持上是一項大功德;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展示佛教積極入世的精神

陳家寶 2019-01-01

佛教徒的修行在於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如果是受了菩薩戒的佛弟子,請馬上行動,支持器官捐贈,好好把握這個…

全文 >

自殺等同他殺──勇敢面對,生活到最後的一分一秒,這才是佛教積極的人生觀⋯⋯

陳家寶 2018-10-11

信佛學佛,皈依後就要受戒,五戒中的第一條是「不殺生」戒,就讓持戒的力量,守護我們的生命吧!…

全文 >

引申正能量、改善身心健康、達致「全人健康」的目標⋯⋯這就是禪修的好處!

陳家寶 2018-08-08

隨着社會的進步及生活質素的改善,現代人的要求是希望達到體格、精神、靈性與社交之完全健康狀態,科研結果…

全文 >

培育健康心靈,增加正能量的有效療法──佛教醫學與全人健康

陳家寶 2018-06-07

隨著社會的進步及生活質素的改善,過去人們認為身體沒有疾病就是健康的狹義觀念,已逐漸被「全人健康」(H…

全文 >
« 上一頁 Page1 Page2 Page3 下一頁 »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搜尋

關於我們

佛門網內容豐富, 緊扣時代脈搏 , 提倡聞思修並重。 讀者可以在網站內的主目錄方便地找到各種内容, 並點擊進入各專題網站閱讀。

相關機構

贊助

佛門網應用程式

佛門網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 2025
關於我們 | 服務條款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We use cookies on our website to give you the most relevant experience by remembering your preferences and repeat visits. By clicking “OK”, you consent to the use of ALL the cookies. However, you may visit "Cookie Settings" to provide a controlled consent.OK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