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學禪者今生未開悟,將往生何處?

淨土最殊勝的乃是往生者獲「不退轉」而繼續修行,並非為享受淨土的環境殊勝和資生受用的殊勝(網上圖片)。
淨土最殊勝的乃是往生者獲「不退轉」而繼續修行,並非為享受淨土的環境殊勝和資生受用的殊勝(網上圖片)。

學禪除了認識自己之外,最重要是為了生脫死。但是學禪的行者若今世不能開悟,那麼將往生何處呢?這是很多禪行者所面對的問題。

果煜法師在《從禪的觀點看淨土》中提出,「學禪的人,能不能生淨土?」或「學禪的人,當生何方淨土?」因有些學禪的人,經常會疑惑:「修淨土法門者,於臨命終時,以念彌陀聖號,而期待往生西方淨土。如我們學禪者,臨命終時要作甚麼呢?將往生到哪裏去呢?」如你想:「我都沒有念佛,便不能往生淨土。那下輩子要去那裏,便全無把握矣!」

法師說:「學禪的人即使未開悟,還是能夠往生淨土的!」

其實淨土最殊勝的乃是往生者獲「不退轉」而繼續修行,並非為享受淨土的環境殊勝和資生受用的殊勝。

其實,在《阿含經》裏,早就傳述有淨土法門了:雖一個修行者,如證得阿羅漢果,即能不受後有而不再往生。但如只證得三果,固然不能不受後有,卻能往生於色界四禪的淨居天中。在淨居天裏,他會繼續修學佛法,直到證得阿羅漢果。所以在淨居天中,即是「不退轉」地也。

大乘佛教,轉述不同層次的淨土,以滿足不同根器眾生之需要。如《維摩詰經》中,有「不動如來」的妙喜國。又如《彌勒三經》中,有兜率天的彌勒內院。再如《藥師經》中,有東方琉璃淨土。

如果我們進一步去了解:為甚麼是「不動如來」和「妙喜國」呢?依我的理解:現象雖是無常、變化的,但性卻是不動的。故一個人如見性了,心即能寂然不動也。因見性而不動,因見性而歡喜也。以見法歡喜,故稱為「妙喜」也。這見性,對禪宗而言是開悟了;在原始佛教,則是「證初果」也。因證初果而斷三結、得正見。

從「帶業往生」的理論,來看諸方淨土。則可謂:若證三果者,則能往生「淨居天」的淨土。若已見性或證初果者,則能往生「不動如來」之淨土。至於定慧不足,但修得「十善業」者,則能往生兜率天之彌勒淨土也。

因此一個已發菩提心,已修學佛法者,理論上都會往生淨土的,除非已證四果而不受後有。

禪行者也具備往生淨土的條件。禪行者如果禪定功夫修得好,即能達成身心的統一和諧;內外的統一和諧,能升到色界天、無色界天。

因此,禪行者不必擔心「如未見性,也不生淨土」的迷惑。既一個已發菩提心,已修學佛者,理論上都會往生淨土。那麼一個禪行者,如果這輩子不開悟,但緣於他一生所修學的福德與智慧,一定可以往生到與之相應的淨土。如果開悟了,當能往生到上品的淨土,而未開悟者,只能往生於中、下品的淨土也。

因此從廣義的修行法門去看禪和淨土,兩者並不衝突,並且還能相涉相入,繼續修行至了生死為目標。

一般人都認為我有一個身,故才有「這個身要往哪裏去?」的問題。真證得無生法忍者,既「身見」沒有了,「生滅」也沒有了,故沒有「去哪裏?」的問題。而他的心量,既然能夠周遍法界,即能「千江有水千江月」,隨法界不同的緣而種種示現。

曾經有人問崇山禪師:「當你遇到炸彈爆炸時,你會如何?」答曰:「死!」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