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常能不輕,所以成佛──常不輕菩薩的故事

圖:網上圖片
圖:網上圖片

在一處清幽的叢林中,數位比丘圍坐,彼此談論佛法。他們的眼神流露出一種超然的傲慢,彷彿他們的智慧無人可及,誰也不服誰。

那時候是過去無數劫前,威音王如來滅度後,正法逐漸消退的像法時期。《法華經》記載,當時有一些比丘在修行上未證道,卻懷有高傲自大的心,在僧團裏聚結成很大的勢力。

「你們將來必定可以成佛!」突如其來的聲音,打斷了數位比丘的討論。

其中一位比丘笑道:「常不輕,你在胡說八道些甚麼呢,憑你也能給我們授記成佛?」

原來那位稱為「常不輕」的僧人,只要看到人,不管是誰,一定向前恭敬禮拜,然後說:「我深深敬重你們,不敢有絲毫輕忽,因為你們將來都會成佛。」甚至他即使遠遠看見人,也一定走過去敬禮讚歎。

常不輕聽到比丘嘲諷他,也不在意,仍恭敬地說:「我不敢輕視你們,因為你們將來都必定要成佛啊!」

有一人罵道:「你說不輕視我們,又說我們將來會成佛,我們根本不需要這種虛妄的讚歎!」

常不輕繼續躬身頂禮。罵他的人怒火更熾,有人甚至拿石頭丟向他。常不輕跑到遠處,仍然大聲說:「我不敢怠慢你們,因為你們都具足佛性啊!」

常不輕比丘深信人人皆當成佛,雖然被罵了很多年,心裏卻沒有恨意。他平日不專讀誦經典,也不像一般法師講經說法;只知常行禮拜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讚歎對方將來會成佛。

在快要命終時,常不輕聽到虛空中威音王佛為他開示。在當時的像法時代,威音王佛早已涅槃;但因為常不輕信心堅定,所以感應到威音王佛為其說法,向他宣講《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

常不輕聽了之後無比歡喜,全部受持無礙,得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淨,並增加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生生世世弘揚佛法,持續教化眾生。

此後多生多世,常不輕菩薩都廣為人說《法華經》,心無所畏,諸根清淨。從前看不起他的四眾,見到他獲得大神通力、辯才無礙,都歡喜信受,從此跟隨常不輕學佛。

佛陀說,常不輕菩薩就是他的過去生;而在如今釋迦世尊法華會上的四眾菩薩,就是從前曾經打罵過他的人,此時都已經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萻提心,到了不退轉的境界。

佛陀也在《法華經》中說:「彼時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瞋恚意輕賤我故,二百億劫常不值佛、不聞法、不見僧,千劫於阿鼻地獄受大苦惱。畢是罪已,復遇常不輕菩薩,教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也就是說,當初輕賤常不輕的四眾受了地獄罪報,但受完罪報後,仍然遇到常不輕菩薩教化,令他們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從常不輕菩薩的故事可見,菩薩度眾生,並不只是基於慈悲心和感恩、報恩心,或「以德報怨」,而是出於對所有人的尊敬心,將每一個人平等地看作是現在的菩薩,未來的佛,即常不輕菩薩所說的:「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1]

常不輕菩薩即使遭受苛責,始終本著眾生皆可成佛的信念,證得《金剛經》所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佛法圓融無礙,隨拈一法信受奉行,都可以成為轉煩惱的資糧。相信眾生的佛性是一股很大的力量,能破除煩惱,支持自己行菩薩道。生起一念恭敬、尊重、謙讓的心,平日難以降伏的好勝心、比較心、嫉妒心也都可以減少,逐漸能夠真心隨喜他人的成就及善法。

而真正相信他人本具佛性,對於自己的本具佛性便能夠多一些肯定。隨喜他人不會讓自己相形見絀,反而能夠光光相照,自心無形中亦沾了他人善念的光明。 [2]


延伸閱讀:
「眼裏有佛,心裏有佛」,我們如何對對佛像修恭敬?--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十)


[1] 聖嚴法師《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

[2] 星願法師《 汝等皆當作佛》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