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炎夏濕熱躁難抵 修心修身齊養生

「地球病了,今年的氣候明顯轉變,潮濕的日子多而太陽少,須注意脾胃的調養,並在飲食上作出適當調整。」精神抖擻的註冊中醫師區善婷居士說。農曆廿四節氣中由「立夏」(今年西曆5月5日)至「大暑」(7月22日)為夏季,當中有六個節氣,晝長夜短,夏至一陰生,故有「冬病夏治」之說。夏季天氣潮濕炎熱,令人煩躁不安,要順應夏季特點來注意養護陽氣,佛教愍生講堂禮請區善婷醫師與大眾分享「夏季食療」,5月23日及30日合共100人出席講座。

脾為「後天之本」,與胃相表裏,胃主受納,胃氣應下降,脾主運化,脾氣應升,脾則可將營養轉化成氣血,保持人體氣機平衡,消化力弱者更須注重食療及保養。 脾喜芳香、惡濕寒,夏熱炎炎人們最愛吃生冷食物,加上天氣潮濕,容易形成濕困,影響脾胃運作失常,水濕泛溢可令濕疹皮膚反覆發作。

臨床的脾陽虛症狀為:疲倦、缺乏動力、便溏、不思飲食;而脾陰虛則是:口乾、善饑、便秘。醫師認為食療須著重「補脾氣、袪濕、清熱、消滯」,過度思慮或壓力過大也會影響脾胃運作,適時到戶外走動曬太陽,亦有助驅走體內的寒濕及舒緩緊張情緒。

選擇食材按季節 順應自然利生態

蔬果不時不食,區醫師指出有智慧地按氣候作出食療轉變,這樣才能吃得合時,以下是夏菓及湯水推介:

夏菓篇:

西瓜
性能:味甘、淡、性寒
應用:中暑頭暈,全身痠軟無力,口乾渴嘔
以適量西瓜攪汁,可飲一杯;口舌生瘡、潰爛,咽喉及牙齦腫痛:以西瓜霜處理。
禁忌:因其性寒,脾胃虛寒者忌用。

桃子
性能:溫、酸、甘
應用:用於胃陰不足,囗渴咽乾,或腸道燥熱,大便乾結。可生食或蒸熟食。
注意:因其性溫,多吃易令人腹脹並易生瘡癤。

椰子
應用:熱病口乾,止癢殺蟲,中暑發熱,心煩口渴
椰子一個,破殼取汁,飲服,可除煩止渴。

夏季食療篇:

太子烏梅飲:益氣生津
組成:太子參十五克,烏梅十五克,甘草六克,冰糖適量(四人份量)
製法:將前三味藥以八碗水先浸十五分鐘,以武火煲滾,再以文火煎四十分鐘,加糖後可代茶飲。

綠豆飲:清熱解暑,散結消腫(對於治咽喉腫病有輔助作用)
組成:綠豆二両,白菜心二至三棵(一人份量)
製法:將綠豆淘洗淨,用五碗水煮滾,放入白菜心,煮二十分鐘,取汁即服。

清補涼湯:滋陰清熱,健脾補腎祛濕
組成:薯仔半斤,淮山五錢,薏仁一両,玉竹三錢,圓肉十粒,芡實五錢,百合五錢,蓮子五錢(四人份量)
清補涼按語:淮山、玉竹、百合、養陰潤肺,清心安神。意仁、芡實、蓮子祛濕固脾腎。配以薯仔、圓肉補氣養血,合而用之,成平補湯劑。
製法:將以上藥洗淨,薯仔切成細塊,全部材料放鍋加九碗水煮約一小時,加少許鹽調味。

養心養生養身 修行修心修身

「身心調和對健康很重要,兩者要互相配合才能達至良好效果。」區醫師謂「養心」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心靜人自涼,養生養心。「養生」則指炎熱人體毛孔開放,汗液大泄易受風寒,晚上不宜室外乘涼過久,現今人多患「冷氣病」,如頭痛/下肢及腰痠痛/乏力/易感冒等情況,室內外溫差宜保持在二至三度距離。風邪屬不正常的風,包括冷氣風與風筒,不宜無間斷直接吹,有條件時保持與外界空氣流通,如室內感到涼意,宜適當活動四肢軀體,加速血液循環。夏天不宜做太劇烈運動,令汗液大泄。「養身」要保持適當運動,如散步、慢跑、鬆柔操等。如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如持戒一樣能保持身心健康。

養生小提示──早餐:太子餐、午餐:皇帝餐、晚餐:乞丐餐。這是以食物的質量作比喻,一日三餐須依時進食,身體才能吸取足夠營養。修行猶如飲食一樣,不能貪心,應該適時適量適當地修持,才能持久清淨,否則一旦落入二邊,容易萌生退心。講座尾段,針對現代人因生活急速,弄至站姿、坐姿皆不正確,因此引致頸椎問題影響健康。區醫師即場示範如何按摩頸椎作保健養生,又為大家檢查頸椎,大眾一邊學習一邊發問。筆者更有幸得區醫師教授舒肩養生保健操,即時運動數回,立即令本來沉重的肩膀得以舒緩,最後醫師勸勉大家多做運動。

夏日炎炎,天氣令人煩躁難耐,人雖然沒有辦法改變天氣,但我們能求知求真改掉壞習氣,培養好的習慣,只要時常保持心平氣和,煩惱自然減少。不時不食是正確的飲食觀,非善不做是正確的修行態度。養生和修行一樣,如能如法如理地持之以恆,假以時日,身心自然活得健康,定必自在。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