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誰來決定我們的生命狀態?

(圖:Pixabay)

無可否認,我們每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可是卻又互相關聯,影響著彼此。佛教認為我們的生命與世界是統一的、息息相關、彼此連繫、且互相影響的,所以當分析整個世界,也就是分析每一個生命。那麼,生命和世界有甚麼關係?

甚麼是生命狀態?

所謂生命狀態,廣義說,是無始時來,眾生在三界六道中不斷流轉生死的一期一期的存在狀態。而狹義來說是一期生死,又稱「分段生死」,或「一世生死」。它指從新的生命誕生開始,中間經過少壯衰老幾個變化過程,直到生命的終結。

一切眾生常在三界六道之中,數數死此生彼,或死彼生此,壽命短長,皆隨各自所造業的因緣力而決定。而一般世人所怖畏的也主要是一期生死。如《生經》卷二說:

「諸賢者聽!一切合會,皆當離別。雖復安隱,會致疾病,年少當老;雖復長壽,會當歸死,如朝露花日出即墮。世間無常,亦復如是。』」

此外,佛說由於業力的推動,眾生的生命由一期轉至下一期,同時便有正報的身體及依報的世界出現,佛教對生命與世界的說明是統一的。生命不離世間,世間不離生命,這就是我們的生命狀態。

不過,由於能造成生命和世界因緣有不同,所以它們所形成的生命和世界亦不一致。這可分為三界、六趣(道)。

三界與六道

三界是指有情的居住境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六趣是指有情的生活形態,即人、天和阿修羅趣三善道及地獄、傍生(畜生)、餓鬼三惡道。六趣眾生依其業報而分別居於不同層次的三界。

天、人、阿修羅三趣是比較福報好的生命形態,不論正報的身體及依報的居住世間,會較下三趣的有情優越,分別依福德輕重和持戒多少,分別居於欲界、色界、無色界;而地獄、傍生、餓鬼三趣則有較下劣的身體,屬於欲界最下三層的眾生,其苦報較重,尤以地獄道的生命形態最為劇苦。這些在三界不斷生死流轉的六道有情,若不透過佛教的修行,輪迴是無有盡期。

由誰來決定?

那麼由誰來決定我們的生命狀態?〈覺林菩薩偈〉說:「一切唯心造」,由心來生,由心來決定。又如《維摩結經》說:「心淨則佛土淨」,若我們心淨,則我們所居住的國土也是清淨;相反,若我們心穢則我們所居住的國土是污穢。真心生淨土,妄心生穢土,所以心的染淨能決定我們各自的生命形態。

以香港為例,很多人經常處於忙忙碌碌,營營役役的生活中,為了滿足欲望,填補心靈上的空虛,這些忙碌的心,也忘形地周旋於賭場、娛樂場、股票市場、以及網上的留言場和遊戲娛樂場等,奔馳往來,志心日夜追逐着浮華不實的短暫享樂,卻不知一切事物也有因緣法則,這就是眾生的妄心。

再者,活在這些虛妄的現象世界中,除了有人、我之分別,更把事物私己化,遂產生貪欲、嫉妒、仇恨、恐懼、無知等狀況,此等雜染污穢的情緒,都是心靈上的污染。也有人認為,現在的香港生活環境,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像話,生活指數很高、樓價高企、貧富懸殊差距很大、社會動盪,生活質素又不斷下降等等。其實變的不只是經濟、政治、生活等環境,而是人心的善惡,道德的倫理價值觀等,也早已經有很大的轉向了,這是由妄心直接影響身體和居住的世界,也是我們現在可以所共同經驗到的。

如何決定?

《成唯識論》說:「生死相續,由惑業苦,發業潤生,煩惱名惑,能感後有,諸業名業,業所引生,眾苦名苦。」所謂起惑造業受苦果,眾生依內心的惑染煩惱而造業,由造業繼而受苦報。但當身心受苦報時,由於惑染未斷,又會繼續造業受苦,成為生死輪迴不斷。而業力招感苦果,煩惱是主要的力量。是指內心的不良因素,凡是心裏煩動惱亂,能引起不安定、不和諧、不自在,妨礙覺悟的一切精神作用,就是煩惱。

煩惱可分很多種,以貪、瞋、痴三不善根為一切煩惱之根源,它還可細分,如慳、憍、諂、掉舉等屬於貪類;而忿、恨、惱、嫉等,屬瞋類;見、疑、不信、惛沈、妄念、不正知等,屬痴類。煩惱無量無邊,分類各有不同。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知道我們今生的煩惱,如何決定下一期的生命形態,以下依根本煩惱來說:

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道

所謂「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假若眾生的妄念,經常生起瞋恚或邪淫,遇到不如意時,妄心難以包容,難以慈心對待,更用以瞋心相向,這些念頭不但一次又一次出現,而且對它心生歡喜,就會把自心中的地獄界激發出來,顯現地獄的果報讓自心受用。《四十二章經》卷一說:「是心作地獄,是心變現地獄。」故佛言:「人愚吾以為不善,吾以四等慈護濟之;重以惡來者,吾重以善往,福德之氣,常在此也;害氣重殃,反在于彼。」故佛主張「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以善待惡。

又若眾生慳貪不捨,便生餓鬼界。若妄心是往慳貪、自私自利的方向跑,歡喜追求財、色、名、食、睡等五欲,又對此無厭足,顧戀過去、貪著現在、希求未來。《四十二章經》卷一說:「財色之於人,譬如小兒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那麼,自心便會激發心中的餓鬼界,讓自心受苦,來生就會變成飢餓口渴,生於餓鬼道中。

如果眾生一生中,經常愚痴暗鈍,不肯學佛法,故不知善惡,不知因果,不知業報,不知凡聖,不知真理;又執着「無常為常,無樂計樂,不淨計淨,無我計我」,經常保持著暗鈍愚癡的心,便容易激發自心的畜生界。

又若眾生常生貢高我慢,高傲心特重,將會生於阿修羅趣。阿修羅是修下品十善法,雖然修善法的福報很大,但他們的瞋心、慢心特別重,對立心也顯得特別強,所以這種心就很容易激發心中的修羅界。

人道及天道

若眾生受持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便激發心中的人界,讓自心受用。若能具足修持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便能調伏心中的貪瞋痴等煩惱,而生天界。

雖然天上福報最大,但佛陀不主張生天享福,因為當天福享盡,還會下墮輪迴,這是決不能掉以輕心。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就像盲龜值浮木孔般難得,所以今世得人身,便應好好修學佛法。人間苦樂參半,最適合修行,今生能遇上佛法,豈能白白錯過此生,故必須努力修行,以期達到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之苦。

以上所說是六道的生命形態,我們要把它認清楚,清楚後就是要拔斷生死根本,超越三界六道。佛說三界眾生的居所是苦,這六道的生命形態也是苦,故佛要我們把這件生死大事作為我們今生的最首要目標。由於不論或善或惡的因和果都是自心造成的,所謂「一切自作還自受」,即使生起了苦果,也必須自己負責,我們應依靠佛法和自己的慚愧及感恩心去面對問題;另一方面,我們也應努力培養慈悲喜捨的心。

佛一再告訴我們要超越自己的妄心,要在今生做更多的善因,期望能結更多的善果,這正是改變我們的生命狀態的好方法。假若我們相信善惡因果,自己的行為就會有所改變。若有更多人相信善惡因果,那我們身處的世界,不管是香港或各地其他地方,也會變得更美好,因為生命和世界是互相影響的。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