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貪欲如苦種,蛆蠅爭競附!談《雜阿含經》之貪的過患

與同學外出,順路到一間連鎖素食自助餐解決午餐。或許是價格大眾化,兼菜色多款香味俱,也是恰逢午餐時間,偌大的地方人聲鼎沸座無虛設。同隔壁座的大嬸手臂相差幾吋,想要多餘的伸展空間都難。用餐途中,發現已用餐畢徑自與同伴聊天的隔鄰大嬸,突發的同時驚叫一聲,即刻由座位起身。視線跟隨著她們,發現原來是服務生剛端出一盤新鮮熱辣的菜餚,大嬸想搶在第一時間品嘗熱乎乎的新鮮菜餚,原來他們用餐畢不走,一直等待用意在此。一餐飯下來,大嬸倒是搶了好多先機。

在《雜阿含經》第1081經中說到,佛陀有一回,看見一位剛由城中乞食而返的比丘坐在樹下,對著剛乞得的食物垂涎欲滴,不知不覺臉上貪心之情洋溢表露無疑,竟自沉迷嗜欲於美妙佳餚中無法自制。佛陀見了對他說,耽著美味會令你種下忿怒煩怨的苦種,一旦這苦種發酵生臭,它就會引發你的苦惱情緒。你常放縱自己沉迷美味食物,不攝心飲食,就如湯汁由苦種流出,最終招惹幼蛆蒼蠅等貪、憂煩惱,爭競蛀食。

佛陀隨後返回住處,以偈頌對大眾說出今日所見之事:「耳目不防護,貪欲從是生,是名為苦種。生臭汁潛流,諸覺觀氣味,依於惡貪嗜,聚落及空處,若於晝若夜,遠離修梵行,究竟於苦邊,若內心寂靜,決定諦明了。臥覺常安樂,諸惡蛆蠅滅,正士所習近,善說賢聖路。了知八正道,不還更受身。」大意說到,眼等六根不守護,讓根接觸境滋長貪欲,為自己埋下苦等煩惱的種子。惡種生臭,汁液隨之流出,幼蛆乃至蒼蠅,都喜歡往臭味的地方聚集吸附,就如煩惱等駐扎心中一樣。晝夜想要遠離煩惱的修行人,內心應常寂靜,無論是臥眠是覺醒都安樂自在,煩惱都無法駕馭此人。這是一條賢聖人所走的路,正確了知八正道,就不再輪迴受生死。

上文中,佛陀強調,對於世間的五欲之樂不可貪求,因五欲樂所帶來的樂是不徹底的,解脫之樂才是究竟圓滿之樂。適當的飲食,能讓我們身體充飢,處於不饑不渴,身心適悅之餘,也可強身健體,維持生命。貪食之人,不斷向外予取予求,貪求滋味口感,愛著其營養肥美,隨時處在為欲樂之貪愛所包圍,增長貪欲,失去自己。

然而,食物之美味香甜,只停留在口舌中很短的時間,然心一旦染著,卻是後患無窮,失去的卻是難以估計,如古德所言:「得味甚寡,所失甚多。」論中提到一位愛酪沙彌的故事,沙彌因貪著奶酪,一見奶酪就樂喜愛著,死後卻如其所緣,成為酪中之蟲,以酪為伴。平時的起心動念,就像種落的種子,待時節因緣成熟就會發根萌芽。所以才有佛法是在日常生活中這麼一說。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