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大馬萬撓金龍山萬佛寺  文通法師出家與建寺奇緣

雪蘭莪州萬撓鎮是距離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約三十公里的郊區,此處山崗上聳立著一座巍峨莊嚴的中國式寺院——金龍山萬佛寺,佔地二十英畝,是全馬規模最大的佛寺之一。金龍山萬佛寺於1993年由文通法師所創建,至今仍在建設當中,所開發的土地僅五分之一,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成為大馬重要的弘法與修行場所。

金龍山萬佛寺所處之地,山林環繞、環境清幽,是極適合靜修的環境,因此長年吸引不少信徒和附近民眾前往禮佛和參加法會,共沾法喜。近年,該寺也與社區結合,舉辦大型活動,供大眾參與,包括今年的元宵晚會,以「金龍納旺」為名(納旺為該地馬來文名Rawang之音譯),吸引數千民眾到來,同歡共樂。而該寺幽美的景色也吸引歌手前往作為拍攝賀歲歌曲MV的場景。

住持文通法師出家和建寺也有奇妙歷程,他在青年時期學佛,非常精進,但因為是家中獨子,所以母親反對他出家。後來他母親患癌,他陪同一位法師前往醫院探訪時,母親對那位法師說,如果病情好轉的話,兒子隨他去哪裏都行。奇妙的是,其母親後來病情真的有所起色,因此也不再反對兒子出家,文通法師遂於1980年依止性悟老和尚出家,時年三十。法師母親原本被醫生宣判只有六個月壽命,但在兒子出家後又多活了四年。

文通法師出家後不久就到台灣受戒,並前往元亨寺掛單,親近傳孝法師和開證上人。他有次搭的士時,司機問他為甚麼這麼年輕就出家,是受了甚麼刺激,是否因為失戀?他感慨普羅大眾對佛教和出家有如此多的誤解,於是發下宏願,誓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建立一個接迎大眾學佛共修的道場。

從台灣回大馬後,文通法師隨師兄接管當時在這山崗上名為青雲山觀音亭的小廟,當年只是一間簡陋的鋅板房,條件清苦,信徒假日帶孩子上山禮佛,還得幫忙搬柴燒火,在大太陽底下於悶熱的鋅板屋內舉行法會,艱苦境況可想而知。

觀音亭所在山頭原本為錫克人經營的養牛場,文通法師回憶起,某個月圓之夜初履該地時,銀色月光灑滿山頭,宛如盛開中的蓮花,中央似座蓮台,四周寧靜,文通法師心生歡喜,遂對明月許願,要在此地建立一座佛寺。後來錫克人願意出讓土地,成就了文通法師的建寺大願。

1993年,建寺工程展開,文通法師發現一位在廚房做義工的老菩薩正對著後窗發呆,他於是好奇詢問,老婦人答:「我一直在想,你個子小小,為甚麼能夠建這麼大的寺院?」文通法師回答,他本來也沒打算建這麼大,凡事最重要發願,而且願力不是為個人,而是為大眾,自有眾緣來輔助,因緣成熟時,一切將成就。

文通法師喜愛金色,《觀無量壽經》云:「琉璃色中,出金色光。」金色又喻佛身。另外,文通法師曾到過台東大武山的金龍山紫雲寺,因此得到靈感將青雲山觀音亭改稱為金龍山萬佛寺。

金龍山萬佛寺主體建築為大雄寶殿,其屋頂採用「重檐廡殿頂」,那是屬於中國傳統中最高等級的屋頂。在這座可容納五百人的寬敞的大殿內,中央供奉釋迦牟尼佛,兩旁分別為阿難尊者與迦葉尊者,以及文殊、普賢菩薩;左側為西方三聖,中為阿彌陀佛,右為觀世音菩薩,左為大勢至菩薩;右側為東方三聖,中央為藥師佛,右為日光菩薩,左為月光菩薩。大殿內牆上嵌有多幅彩繪立體浮雕壁畫,主要闡述《妙法蓮華經》中佛陀說法情景,栩栩如生。寺院也建有獨立的鐘樓與鼓樓,這在大馬比較罕見,因為當地大部份寺院受建地所限,無法擁有獨立的鐘、鼓樓。

該寺幾年前還增加了一座主祀觀音的大悲殿,於二零一八年舉行開光典禮,邀請世佛僧會會長了中長老等大德主持儀式。大悲殿為一座現代與古典結合的宮殿建築,底層為千人大禮堂,上層為大悲殿。此外,該寺還建有天王殿、地藏殿、報恩塔等建築,而目前正如火如荼增建的是一座樓高五層的寮房,以供未來到寺參加活動的信眾住宿。由於金龍山萬佛寺是大馬少數具有如此寬敞場地的寺院,因此除了道場本身的活動外,也成為不少佛教團體舉行活動的場地,為弘揚佛法作出貢獻。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