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已失去地位的傳統知識不是佛教的智慧──智慧的分類之一

圖:網上圖片
圖:網上圖片

自小到大,筆者主要在亞熱帶的地方生活,那裏的冬天是從來沒有落雪的,甚至可說一年只有春、夏、秋三季,沒有冬天。

有一年,我在歐洲讀書,與一班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聚餐時,忽然看到天上飄落或跌下白茫芒的東西,我大聲喊:「下雪了!」有位日本同學走到窗邊看了一看,轉頭對我們說:「那不是雪,是霰。」其實我從未聽過,也不懂得她說的霰,當時只記得她說那不是雪。現在上網查雪的分類,才知「天空中落下的東西有固體及液體兩種狀態,固體狀態包括雪、雹、霰、霜、水晶雲及冰霧等,液體狀態有雨、露、雲及霧等。氣體狀態者如肉眼所不能見之水氣。」1 另外,有人曾告訴我,愛斯基摩語中的雪分得更仔細呢。2

世間的文明大都重繁輕簡,往往覺得將事物分得越細緻越是高級,而傳統學習的方法中,考記憶亦佔了很重要的位置。以前電視台對中、小學生的問答比賽,乃至對成年人的遊戲節目《百萬富翁》,都是如此,大家都推崇博聞強記的才子才女,那些人的腦袋如能接近電腦記憶庫般豐富,就更大機會成為遊戲的贏家。

記得有句名言:「學海無涯,唯勤是岸。」很多人的學習方法只是加法,即是不斷去找資料,再努力地填進腦內,以多取勝,以稀為貴。

不過,自從世間出現了電腦後,人在記憶的數量及搜索資料的速度,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已逐漸被電腦取代了其享之頗久的尊貴地位。現在,擁有驚人的記憶力的人,可能只可以成為馬戲班的表演藝員,或者不會被人注意的花邊新聞人物。

其實,這種知識,不算是智慧。中國文化和大部份正信的宗教都引導我們去追求智慧,相信那才可幫助我們面對多變的苦樂人生,減少種種的煩惱,甚至得到大大小小不同層次的解脫。

究竟甚麼才是智慧?中國文化主流儒、釋、道三家所強調的智慧有甚麼共通和分別的地方?請容下回再談。

(待續)


1 https://tw.news.yahoo.com/雪-冰霰-霧淞-霜怎麼分-氣象局幫你解答-151122452.html

2 「維基百科」節錄:愛斯基摩語中關於雪的詞語,語言學家、人類學家法蘭茲·鮑亞士於1911年出版的《北美洲印第安手冊》(The Handbook of North American Indians)的序中第一次提及愛斯基摩人擁有數個形容雪的字眼,該四個詞語分別是「aput」(地上的雪)、「qana」(正飄下的雪)、「piqsirpoq」(堆積的雪)及「qimuqsuq」(雪堆)[5],而英語只有一個(snow)。雖然英語中擁有多於一個與雪有關的詞語,但鮑亞士的目的是要連繫起文化與語言的差異。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