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任性的小孩——昭慧法師的癸卯年除夕普茶開示

圖:佛教弘誓學院
圖:佛教弘誓學院

除夕晚間六時,大眾齊聚齋堂,依叢林慣例普茶,住持明一法師主持。普茶開始,明一法師先舉杯向大眾敬茶致謝,感謝學眾一整年忙於道場法務、擔綱弘法利生志業的辛勞。接著依於往例,由住持發送常住春節祝福金。

覺性vs魔性

普茶時,恭請昭慧法師開示,法師說:

「道場的制度設計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這將決定會增長修道人的覺性或是魔性。例如今天過年,大眾拿到了一些嚫施,這每一份的嚫施都是淨財,因為學院一直以來都是以清淨心與各道場、信眾互動。

「例如,本院不做經懺,但難免要面對信眾或信眾家屬的生老病死苦,而為他們誦經祈福。但我們純粹以清淨心與信眾結緣,從不以誦經來換取金錢,以免將無價的佛法拿來議價,減低了世人對佛門的淨信,增長自己對物欲的貪婪。這樣,就可讓每一次的誦經結緣,都成為『無住相布施』的修行。沒有了對價關係,信眾於其他時候對道場或住眾的布施,同樣是『無住相布施』。這樣做,無形中同時保護了施者與受者的清淨心,彼此都增長佛性,減除魔性。因此,今天大家收到的每一份嚫施都是無價的淨財,得到這樣的淨財,大家也會有榮譽感與珍惜感。」

做事的程序很重要

昭慧法師也舉今日中午圍爐當行堂(叢林將飯前備餐與收拾善後,名為「行堂」)為例:

「依慣例,是圍爐結束後,大家將所有飯菜收到大寮分類處理,將碗盤、餐桌等收拾好後,才讓今日至學院圍爐的玄奘大學印度生,包裝他們所需帶回去的菜餚。但今天卻有執事人,在大家收拾善後的工作一開始,就將免洗碗拿出來給他們包裝菜餚,結果是:他們急忙到各張餐桌去包裝他們想要帶回去的菜餚,學眾因此無法及時而有效率地將菜餚、碗盤收入大寮,做分類、清洗的工作,這樣不但耽擱了大眾做事的時間,也會讓學生感到非常緊張,無法從容地享受夾取、包裝菜餚的喜悅過程。」

法師作如是開場白後,學眾依序進行法談。大家逐一發言,分享自己的修行體會或生活心得。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任性的小孩

聽完學眾的分享後,昭慧法師談及:

「佛陀說:『無益之苦當遠離。』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任性的小孩,道場的規制或罰則,背後都有為何如此規範的一段故事。也就是,生活中的經驗告訴我們,若沒有這項制度或這個罰則,容易讓人任性發揮其煩惱惡習。反之,適度的規範與罰則,可以讓人在彼此的安全距離內互動,節制任性、糾正心性。處罰不是目的;讓人為了避免被處罰而減少任性的衝動,才是制定罰則的目的。無論是罰款還是罰勞務,都要看是否有效;無效就要更換罰則,否則受罰者與道場就都在承受無益之苦。處罰,決不能出於洩憤的情緒,而是出於慈悲利他的動機。

「此外,道場是以法攝僧,將法落實到生活中。人可分三種:

「第一種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作為或不作為;連對他人友好,也是出於利己動機。此中又分兩類,第一類人,雖然也謀求自利,但至少公允地認定,必須權利與義務均衡,而不會佔人便宜;第二類人等而下之,就只在意自己,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來成就自己的欲望。

「第二種人是『士為知己者死』,這種心境,固然可以成為勇於作為的動力,但倘若是為某人而來,就有可能因為某人對自己的態度好、壞而動搖其心。

「第三種人是『為了價值理念而奮鬥』,這是將心念放在了最正確的位置,做事只看事情正確與否,應做與否,『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為任何人對自己好而做,也不為任何人對自己不好而就不做。

沒有人是完美無缺點的

「每個人的生命歷程都是可貴的,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習性,在日常與人相處有衝撞時,如何安住其心,自淨其意,讓事情過了就過了,沒有持續起煩惱或與他人不愉快的餘波,端看將心放在何處。

「首先應理解,如同自己習性難改,對方習性一樣難改,沒有人是完美無缺點的,沒有人是標準到不讓任何人嫌棄的。若將對方的過錯放大特寫,這就如同修『遍處』的功能,將對方的惡放大特寫而遍一切處,鋪天蓋地,這時容易勾起自身的魔性;但若將對方的善放大特寫,就如同修『四無量心』的功用,勾起無有邊際的慈悲喜捨之心,同時也就增長了自身的覺性。人若能善轉其心,公允地看到對方的善與不善,就容易讓自己的心態平衡,並且公允地對待對方。」

大眾聆聽法師的勉勵與法語後,深感法喜。

法談約於晚間九時四十分結束,大眾同心協力收拾善後,並準備年初一的殿堂供品及待客茶點,歡喜迎接大年初一的到來。(筆錄:印悅法師)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