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為何日本寺院內會有香港居士林研修道場?記三月長谷寺之旅

日本有多間長谷寺,被其獨特建築及「花之御寺」的美譽所吸引,筆者三月造訪位於奈良櫻井市長谷寺。參觀了半天,赫然發現一所「香港居士林研修道場」隱藏在寺的西隅,頓時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興奮。為何長谷寺內會有香港居士林的研修道場?

百花爭姸的「花之御寺」

長谷寺位於初瀨山,初建於八世紀,過去被稱為初瀨寺、泊瀨寺和豐山寺,正式名稱為「豐山神樂院長谷寺」。

筆者從大阪乘搭近鐵 JR到櫻井站,車程約 30 分鐘,然後轉乘當地的櫻井線至「長谷寺站」。出了車站,遠眺對面的山麓,便見到坐落在森林覆蓋山坡上的長谷寺。從車站走下長梯階,跨越流經河谷之間的長谷川後,便是古色古香的門前町。由於信眾可參加寺內正殿清晨的早課,諷誦經文,所以街道兩旁設有不少舊式小旅館、食肆及商店。是日遊人稀梳,質樸寧靜的鄉村氛圍,開展了這趟淨心之旅。

寺內著名建築

寺院依山而建,入口設在山腳下,表參道旁豎立了多塊文字碑,默默細訴滄桑往事。過了表參道的石階,是建於1885年的仁和門,要參拜山腰中的正殿(本堂),便得攀登399梯級的「登廊」。

登廊

「登廊」

「登廊」初建於江户時代(1603年-1867年),重建於1889年,是平緩的有蓋階梯,廊頂掛有獨特設計的吊燈籠。全廊分三段,全長200公尺,108間[1],表徵佛教所說的108種煩惱,據說每爬上一級階梯,便滅除一種煩惱。寺院貼心地在兩旁種植花朶,供遊人一邊登廊,一邊賞花。

歇山式九脊頂主屋

本堂(正殿)--大悲閣歇山式屋頂舞台

拾級緩步而上,終於到達登廊頂部,呈現眼前是懸掛在斷崖絕壁上的「舞台造」式的本堂(正殿)。本堂初建於奈良時代(710—794年),十二世紀改建。現時的本堂由德川幕府於1650年重建,是一座稱為「雙廳」風格、懸掛舞台式結構的大型建築群,揉合了正殿(內殿)和突出懸掛舞台的禮拜堂(外殿),稱為觀音堂或大悲閣。從大悲閣舞台放眼望去,山林景致盡收眼底。

南側為主屋,屋頂構圖複雜,是歇山式九脊屋頂,有九個正面和深度,看似飛翼。   

十一面觀音菩薩立像

日本現時最大規模的木造十一面觀音菩薩立像

神畿四年(727年),德道和尚利用河上漂流拾獲的神樹,雕刻了約8.6米的十一面觀音菩薩立像。現在本堂內供奉的觀世音菩薩立像,是於室町時代1538年重造,高10.18公尺,是日本最大規模的木造觀音立像。十一面觀音菩薩有三面露慈悲、三面露憤怒、三面露讚許、一面露領悟,一面露笑容。

菩薩持物

長谷寺觀音菩薩像以右手持錫杖(danda)的獨特造型見稱,亦有其他各具寓意的手持物件,包括水瓶(kamandalu)、三柄杖(tridanda)、念珠(aksamala)、書卷(pustaka)、三叉戟(trisula)、絹索(pasa)、彎鉤(ankusa)、寶珠(ratna)、如意寶(cintamani)、書卷及拂塵等,盡顯觀音菩薩遍知一切的智慧。絹索將三界眾生拉近身邊,施予救度;錫杖象徵對抗及懲戒惡神、惡鬼、惡人的警示;寶珠和如意輪代表滿足祈願者所求。

寺內建議獨特的參拜及瞻仰方式,是屈膝跪地,觸模佛像足部;還提供紙張讓信眾將白紙印在佛趾上,再將祝禱紙交回寺院。參拜後亦可以順道在觀音像後的小迴廊繞佛,牆上掛着三十三幅壁畫,取材自《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為救度眾生而示現的三十三相。

佛經中涉及佛足最具戲劇性情節的,莫過於《維摩詰經•佛國品》中,舍利弗對「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這說法起疑妄想:既然佛心是至淨至潔的,這世間應該隨着釋迦牟尼佛的心而變得清淨,為何此土還是荆棘沙礫的穢土呢?是否佛還在菩薩位時的心不淨,有很多污穢,所以才如此嗎?佛為他解說,淨土取決不在於外,而是在於心,當心為主體,沒有二元對立,便沒有所謂垢淨。佛隨以足指(趾)按地,用神通為大眾顯現嚴淨佛土:「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

本長谷寺

最具歷史的本長谷寺

除了本堂外,共三十座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建築物及院舍,散佈在山麓兩旁,例如藏經閣、六角堂、朱色五重塔,及本長谷寺等。

本長谷寺是寺內最具歷史的建築,在五重塔附近。相傳七世紀由道明上人(656-735年)興建,朱鳥元年(686年),道明上人在本長谷寺為染病的天武天皇祈禱,之後獲賜銅板鑄造的《法華經多寶塔》浮雕,供奉在此。小小的寺舍內仍供奉着一塊金光閃閃的雕版,估計是仿製品。畫中三層寶塔從地下湧出,無量佛菩薩圍繞,諦聽佛陀的教誨。底部刻字,記述長谷寺的緣起。多寶佛塔,出自《妙法蓮華經•見寶塔品》:「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從地涌出,住在空中,種種寶物而莊校之。五千欄楯,龕室千萬,無數幢旛以為嚴飾,垂寶瓔珞,寶鈴萬億而懸其上。」

鐮倉時代(約1185—1333年),長谷寺複製《法華經•安樂行品》繪畫,可見無論七世紀的雕版,乃至十六世紀觀音堂迴廊上的壁畫,均以《妙法蓮華經》為主題,反映此經對日本佛教影響之深遠。  

香港居士林的研修道場

長谷寺與香港真言宗居士林的法緣

為何長谷寺內會有香港真言宗居士林的研修道場?便要追溯100年前的歷史了。自1900年,長谷寺成為真言宗豐山派總本山,日本境內三千多分院都以此寺為原點。1924年,香港佛教真言宗居士林創辦人黎乙真,受真言宗豐山派第四十八代傳燈大阿闍梨權田雷斧灌頂,1925年黎乙真再赴日本隨權田雷斧習法,修四度加行,入兩部曼荼羅壇,經九度許可,繼受傳法灌頂而得真言宗第四十九代傳燈大阿闍梨位。黎乙真回港後,1926年在大坑道建真言宗居士林道場,自此真言宗道場在港正式奠定根基。八十年代中,真言宗居士林更在長谷寺內設一研修道場,推動港日交流。[2]

研修道場靜靜地隱藏在初瀨山中,與大自然渾然一體,門前櫻花盛開,像是迎接修行者在幽山中尋回佛心。

眼見滿山的櫻花樹含苞待放,相信綻開時環山圍繞,好不壯觀。這次旅程,正值茶花、梅花爭相吐艷,也算不枉此行。


[1] 「間」是日本古代的計算單位方法,1間約6尺。

[2] 《明覺》2007年8月17日,第59期。
https://www.buddhistdoor.com/2009MingPo/MingPo/issue059.html#SubT2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