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為甚麼牧羊人為佛遮陽之後,獲得佛陀授記?

圖:Pixabay
圖:Pixabay

佛對於修行人的肯定,稱之為「授記」(證言對方未來會成佛)。我們常常會在經中,讀到有關授記的故事,曾獲授記的包括彌勒菩薩、舍利弗、法藏比丘等。

其中一位牧羊人,為甚麼在為佛陀遮陽之後,就獲得他授記呢?

《佛說菩薩本行經》記載,話說有一天,佛陀帶著一千二百五十位弟子,到欝單羅延國的村落行化。佛陀法相莊嚴,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殊勝的容貌形相,令人生起欣喜之心),佛身大放光明,照耀天地,猶如黑夜中的明月。

其時天氣炎熱,一行人難以找到蔭涼的地方。有一位牧羊人,看到佛陀的威儀與莊嚴法相,心想:「如來世尊是三界之師,冒著高溫酷熱,四處為眾生弘法,卻沒有蔭涼的歇息之處,這怎麼成呢?」

於是牧羊人趕快用草編織成傘子,一邊隨佛陀前行,一邊為他遮陽。後來,牧者見羊群已遠離,便將傘子放在地上,回到牠們身邊。佛陀微微一笑,口中發光千萬道金色光,遍照十方,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地獄,所有禽獸、餓鬼都蒙佛光普照。

三界天人看見佛的光明,都立即來到佛前。無數眾生相會,皆大歡喜,以香花伎樂供養如來。

阿難長跪於佛前說:「世尊不會無緣無故微笑,願你為我們開示。」

佛問阿難:「你有看見那位牧羊人嗎?」

阿難答:「我看見了。」

佛陀說:「他以恭敬的心,用草編織傘蓋,為我遮陽。以此善行的功德,將使他在十三劫中,投生於天上尊貴處,時常有七寶傘護蔭他;命終之後,也不會墮入三惡道中。十三劫之後,他將會出家修行,並證得辟支佛果,名為阿耨婆達。」

眾人聽聞佛陀為牧羊人授記之後,更加敬信佛法。有些人證得辟支佛果,有的證得不退轉的境界,也有不少人發起菩提心。大眾都十分歡喜,恭敬頂禮佛陀後離去。

由小因而成大果

《法句經》云:「莫輕小惡, 以為無殃,水渧雖微,漸盈大器, 凡罪充滿,從小積成;莫輕小善, 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也就是俗語所說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對於日常生活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都要善加攝持。

中台山的見芥法師開示,修善斷惡要在高處著眼、小處著手:「一己之善,不但能為自己積功累德,也能利益他人;絲毫之惡,非唯損害自己的品格,也會危害到他人。如此輾轉影響,如同在湖中投下一塊小石頭,漣漪不斷地擴大,導致整個湖面水紋的波動,其影響層面絕非自己所能事先預料。」

因此,起一個善念、說一句好話、一個善意的回應,乃至露出一個微笑,不但能夠讓內心越來越光明,也可以拉近人際間的關係、促進社會的和諧,甚至可以消弭種種人為的災難。「對修行人而言,身口意三業若能持戒清淨,微小的過患都能遠離,微細的善行都不捨棄,則自性慈悲與智慧就能顯發,也就更有能力去幫助一切眾生。」1

經中的牧羊人,特地為佛陀編織傘子遮陽,即使只是陪走一小段路,卻因為一念恭敬,發心真誠,單純想要「利他」的一個善念,而種下了圓滿菩提的因,由小因而成大果。

如果能夠從小事開始,以清淨的發心利他,將涓滴善念、善行匯聚成功德的海洋,終能圓滿佛道。

延伸閱讀:
布施重在「心」!談《雜阿含經》之舍利弗代弟子乞鉢


1 見芥法師《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