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無聲勝有聲

陽師父患病晚期對聲音格外敏感,說話稍微大聲就感到刺耳,難以忍受。氣不夠,神不夠,心力不夠,師父比往常說話少了,書也沒精神看,短訊只看一兩則就放下。很多時只安靜地坐著,用覺知與病共處。

看到師父喘咳,我自作聰明說:「放鬆,放鬆。」

「這是廢話」,師父喘著氣說,「喘咳時又怎能放鬆?」

沒病的人往往自以為是,難怪師父提醒「要用心去體會病人的苦」。

璇師父照顧師父十八年,彼此建立很深的默契,只要師父喊聲「璇師」,察顏觀色後她便會知道師父需要甚麼,不消說一句話。

§

一對夫妻畢生省吃儉用,辛苦把孩子養大,直至投入社會自力更生。兩人約好退休後一起去旅行,過恬淡的生活直至終老。

老天偏偏弄人。

丈夫大概在凍肉庫工作太久,凍壞了身子,手腳麻痺乏力已經一段時間,而且情況越來越嚴重。但他堅持工作,希望捱到領退休金,晚年可以過得安逸些。

醫生檢查後說是頸椎神經受損,手術成功率是一半一半。

「風險很大,但也要試試,免得病情惡化。」太太憶述。

不知甚麼緣故,手術期一拖再拖,等到上手術台時,已是半年後的事。本來雙腳還能走動,後來已須靠輪椅代步。

手術後,醫生毫無掩飾地說:「手術完全失敗。」

病人、家人晴天霹靂,前景一片漆黑。

本來還能舀飯喝水,這麼一弄連杯子都握不住了。一個高頭大馬的大男人,連屎尿都要煩人,內心無望無助無奈到了極點。

初初見面,他只是禮貌地打招呼,但沒心情交談。他不想說話,我們便或坐或站在一旁陪伴,默默送上祝福,或者誦《心經》迴向給他。

真誠陪伴,不要太多囉嗦,能融解隔閡,感動人心。一如摯友,在需要時伸出援手。家人太懂對方,有的話不知從何開口。朋友是局外人,一旦建立互信,可以放心傾吐,不傷感情。

有次過去,他平臥床上,人明顯消瘦了。院方斷定他康復無望,加上病人多、資源少,沒有編排他做復健運動。他更落寞憂愁絕望。

「想死死不去,活著連累家人。」他眼裏泛著淚光。

「唯有靠自己了。」事到如今,求人不如求己。太太一天來兩趟,除了餵食、搞衛生外,也幫他按摩、活動筋骨。

「辛苦工作幾十年,只為個家,為了孩子,」他低聲地說,「現在弄成這樣,是不是因果報應?」

「你覺得呢?」我反問。

一時該如何解答是好?到了這個境地,說「是」,對事情有助益嗎?說「不是」,又是否能安撫他愧疚知過的心?

「如果可以,懇切求懺悔求原諒吧。」我點到即止。

病的人沒有心力、沒有精神聽太多道理,也不愛聽勸告。反正躺在那裏的不是你,誰能確實感同身受?

默默的陪伴,勝過千言萬語。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