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結合觀想和覺知的修習────修成虹光身的初階

藏傳佛教有所謂「虹光身」(Rainbow Body,或譯作光蘊身)的說法。這套理論源自寧瑪派的大圓滿法門,指我們在肉體之內,還有一個微細身,是生命的本來狀態、輪迴的主體。通過修行大圓滿法,可以將血肉構成的身體,轉換為虹光身。傳說修練虹光身的人,往生後會化作彩虹,然後消失;也有些修行人的身體會一直縮小,直至消失或縮至只有一肘的高度;也有些法體在火化後會產生大量舍利子,或骨頭出現菩薩的法相。從現代科學的角度,這些說法似乎匪夷所思,但是現實中卻有很多實例。

那麼,要怎樣修練虹光身呢?筆者認為,修習方法中有某些重要的描述和應用已經失傳。這或許可以解釋,西方社會已建立佛法中心、舉辦課程、修行活動和長時間靜修大約五十年,至今仍未有修行者展現過任何虹光。筆者相信,主因在於我們忽略了轉化的最基本條件,即是令藏傳佛教所有教法得以實現的根本要素──覺知到能量存在與對之作出控制。

人類認識世界,首先是用五感,而科學研究認為人類其實有十種感官,但是還有另一種是極為重要的,筆者稱之為能量的感官,或更簡單稱之為能量的覺知。這其實是人類身體狀態的奇怪構造,因為這是我們極常用的感官,可能僅次於視覺,但卻往往潛藏在意識覺知底下。能量在背景運作,但卻一直維持於非意識狀態,直至我們決定覺知到能量存在。我們是能量的生物,生活於能量的世界。不論是古代智慧,還是現代物理學,均形容我們處身於量子能量的大海中,而人體是由在液體結晶的結構中多個震盪的「場」組成的。意識本身就是藏於腦部完整的光子結構中的,那麼為甚麼我們不會有感知這些能量的感官能力?

當我們走進一個房間,認識新朋友或跟老朋友聚舊,又或抵達任何公共空間,會立即意識到那裏的「氛圍」。這跟我們的視覺或言語接收、過去經驗、干擾、神經系統的處理,以至教條式還原論科學會提出的任何概念沒有多大關係。能量覺知給予你大量資訊(因為能量和資訊是密不可分的):另一個人的感覺;某一家店舖或餐廳的負能量;或甚至是你在超級市場所選擇食物的品質。我們不僅必須將這種自然感受的能力帶進意識的範疇,這樣做還會在最為廣義的層面令生命更豐盛。以整套嶄新的感知能力來豐富自己的生命,就像獲得一雙新眼睛,單是這一點已值得花工夫爭取。不過,除了肉體的練習外,在心靈層面上下苦工也是必須的────不論你信奉的是佛教、濕婆教、卡巴拉主義、諾斯底主義,或其他甚麼理論。且讓我們看看怎樣可以將能量覺知從其潛藏、非意識的位置復甦,帶回「在線」的狀態。

雖然下文描述的修習方法似乎跟「漸進放鬆法」(progressive relaxation)十分相似,不過只是表面上相近而已。早於1929年,Edmund Jacobson醫生撰寫了《漸進式肌肉放鬆法》一書,確立了以此為治療工具。這方法無疑是有效用的 (也是協助入睡的絕佳方法),但其最終目標跟我們的修練截然不同。而且,密宗有關氣脈的修練初階,著重於身體的脈輪和能量流動,是將身體清空的練習。修習者在入門時,觀想身體有如氣球般空洞而開放是很重要的。同樣道理,在肉體的練習中,我們視自己為一個像蛛絲般輕盈的帳幕,而不是實質的固體。但是除了這個直接的格言,再沒有細節的描述,要以開放的方式來直接體驗某個人的整體形態也許並不容易。下文描述的可能是一種令體驗變得更容易的方法。

這個方法就是盡量仔細地按次序感受身體的各個部位。不過,這不單純是身體覺知的練習,我們對自己確實存在的感受體驗建立起敏感度,有很寶貴的心理學價值,也是以身體為本的心理治療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演藝、舞蹈和很多其他表演專業中,這項練習都是不可或缺的,表演者要有卓越成就,就必須充分掌握這份覺知。而絕大部分其他人,只會花時間在自己的腦袋裏、電腦的虛擬空間裏,或為自己的任務處於幻想或釐清身份的狀態之中,而身體的感受就完全消失。從各方面來看,腳踏實地,認清楚自己實際的存在都是值得的,不過我們的目標並不是這樣。

當我們將自己的思維、觀想和覺知專注於身體某一部位,那部位的生物化學、細胞運作、循環功能,甚至光子活動也會產生即時變化。但是,當我們完全投入於自己的手掌、面孔,又或肝臟、腎臟等器官時,也會感受到一種真正的能量。我們直接將意識帶到感受「氣」──人體的生物之場。在那一刻,我們不需要分辨這個能量結構中的電子 (離子的轉移)、磁力、光子力,又或從壓力、觸碰、流體動力或諸如此類而來的神經衝動,這樣做都沒有用。這個行動只是要以最為生動 (和放鬆)的方式來感受我們的身體部位,原因很簡單:要達到虹光身,需要長時間練習轉移、改變和監察身體的能量。因此,我們需要學習將生物能量擺放在某些部位,同時將之濃縮、儲存和分發。我們內在能量系統的變化和五行的淨化均需要這些技巧。整項練習的預期效果是讓我們的覺知可以輕易地在體內的「場」遊走。假如我們省卻這個步驟,就會令到高階的練習較難成功,我們最終不免洩氣。

我們從雙腳開始,以溫柔而專注態度感受身體結構的這個部分。循序漸進,我們將感受的部位逐步向上升,感受完一個,再到下一個,最終到達頭部和面孔。過程有多仔細和全面,視乎你自己。最好是先從比較籠統的方式開始:雙腳、腳跟、小腿、雙膝、大腿⋯⋯。經過一段時間後,你可以嘗試身體兩邊分開來做:右腳、左腳、右腳跟、左腳跟⋯⋯。當我們越來越注意到細節,就會感受到樂趣。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更強的感應和專注能力,這會隨著練習自然培養出來。於是,練習越來越精準,我們感受到右腳的腳底,然後是左腳的腳底、右腳的腳面、左腳的腳面⋯⋯繼續向上移。我們嘗試感受那個部位的「裏面」或整個部位,而不單是皮膚或表面。如果感覺良好,我們可以開始探索身體的內在部位。要這樣做,我們或許需先翻閱解剖學的教科書,了解肝臟、胃部、脾臟、膀胱、肺部、心臟等器官的位置和感覺。專注於腦部各個部位的感覺很棒:額葉、腦幹⋯⋯能夠精通神經解剖學就更好。

但是我們還未談到感受這些部位時要怎樣做,或要感受多久。一個理想的切入點是叫喚部位的名稱,然後給它一些指引,例如:右腳,放鬆、放鬆、放鬆。正如上文提及,這樣做的目標不單純在於放鬆,而是將能量輸入那個部位,以及讓我們熟習技巧。我們可以在每個部位用這個方法做十秒鐘左右,然後口唸咒語,例如Om Ah Hung或Om Ah Hung So Ha。修練者也可以在念這五個音節時配合五色,以代表五行。不過,維持簡單的方法也是好事,不然我們會失去最基本的能量覺知。我們也可以憑藉自己的傾向、直覺或內心智慧,在某個特定部位停留較長時間。我自己是「氣」型的人,較喜歡不斷轉移,以免自己心有旁騖、感到沉悶或不安定。至於屬水或屬土的人,轉移也令他們不致入睡!

就像任何修習,當我們的思緒遊走,不論只是一刻還是二十分鐘,要做的是平靜地返回我們原本正在感受的部位。這項練習是令人入睡的好方法,對治療失眠極為有效。而且,我完成了為期三年的靜修,多位導師都建議,我在日常生活中作多次短程的禪坐,這成為了我的修練模式。每天抽十五分鐘,甚至五分鐘出來,將這種新的能量覺知練習帶進日常體驗中,會很有好處。

這些練習在很短時間內就會見效。要做其他基本和進階的練習,不論是瑜伽呼吸法(pranayama)、念誦咒語、拙火、睡夢瑜伽、幻身或任何修習,均需要這種準備。西方密宗信仰中最失敗的,就是不懂得感受和保存我們的核心能量,以及細緻地感受能量在體內流動的感覺。練習後,我們開始體驗到情緒和思想全都盛載著這些能量,也開始在骨頭、腹部神經叢、生殖腺和其他組織之內積聚力量。擁有這種覺知後,我們可以從實用的角度(而不單是道德的)看到,將寶貴而有限的能量浪費於憎恨、惡意、嫉妒、輕浮的說話和無意義的活動,是毫無價值的。當我們的燃料庫載滿了,就能推動轉化的火箭升空。如果沒有作這項準備,我們就像擁有無價、可能是銀河系中獨一無二的生物能量導彈,可作發射,但卻沒有燃料推動。增加優質能量的庫存,以及將之儲藏在我們的修練洪爐內,是基礎的工夫。只有這樣,才可以點燃將能量提煉至精純之火,令亮光得以展現。
 

原文:https://www.buddhistdoor.net/features/light-body-practice-first-stages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