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談苦與空

有些人士批評佛教是消極的,悲觀的,其所根據不外乎兩種原因︰一是關於佛教的理論方面,二是關於佛教徒的修行方式與生活方面。

先講關於理論的問題。我也經常聽人說︰「你們佛教徒終日不是講苦,便是說空,令人很不願意聽。」如果講到病與死,是否不講不聽,就等於不會病不會死呢?遇親友家眷病重或者逝世,難免如晴天霹靂,感到震驚和悲傷。然生老病死是人所不免,一旦輪到自己,到時又怎麼辦呢?古德說︰「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臨到我。」又說︰「往日戲談老死事,如今卻到眼前來。」這些話實足以令人三省!世人皆知來年未到,今年就要準備來年稻糧;冬天未到,就要準備冬天衣被,為甚麼生老病死的事在未來時,不及早準備一下?

人人都怕苦,可是苦是現實存在的。正因為人人怕苦,所以佛教特別強調它,將它提出來,為的是甚麼呢?正是為了研究苦的本質,苦的成因,從而找出脫苦的方法,拔除痛苦之根。

世間苦的種類雖然多,而歸納起來,不出身心兩種。身體的苦有生、老、病、死四種;心苦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三種;還有一種無常變壞,煎逼之苦,即五陰熾盛苦,合有八種苦果。

佛教告訴我們,現在的苦果,必是過去種下的苦因。所以小乘行者,首先要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才能了生脫死,超出三界。

苦果既是由苦因招感而來,則苦因是甚麼呢?佛教講苦因就是我們的貪欲、瞋恚、愚癡、傲慢、疑惑和邪見六種;更有內五欲,財色名食睡;外五欲亦即五根對五塵所生的欲望。這些都是苦因,種了苦因,必得苦果,是非常公平的事,即所謂自作自受,怨不得他人。

佛教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古德說︰「君子無悔。」有智慧的人因為怕結惡果,最初就不敢造苦因;愚癡的人不信因果,就恣意的造惡因,將來就招感惡果。學佛的人當然知道不作惡因,將來就不結惡果。縱然因為過去不知而作了惡因,也決定不怨天尤人,可以安然承受苦果,因知「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唐代黃檗禪師有謂︰「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明白這道理的佛教徒,雖有苦惱,但身受苦,而心不惱。若不明白苦因與苦果的人,不但身受苦,而心也很煩惱,怨天尤人,以為自己一生作了許多善事,為甚麼得此惡果,豈不是沒有因果。其實他不知道因果是有三世,所謂三世,不是數目字的三,而是指過去、現在及未來。三世︰一、現報,今生作善惡業,今生受報。二、生報,今生作善惡業,來生受報。三、後報,今生作善惡業,在第二生以後,受其果報。人不明白此理,誤以為沒有果報。

我們佛教徒,為甚麼終日要講空?這也因為世人怕苦,若能知道宇宙人生是空,那裏還會受痛苦?佛經有說︰「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緣生無主,當體即空。佛說宇宙萬有,皆是四大組合所成。以人來說吧,皮肉筋骨是地大所成,涕唾膿血是水大所成,溫煖燥熱是火大所成,呼吸運轉是風大所成。由於地水火風四大中無我,故說其空,若人能觀察無我之理,煩惱痛苦自然不生。

再說佛教徒修行和生活的問題。一般人見到佛教徒終日清心寡欲,寧靜澹泊,尤其是出家人對社會上浮名私利,不去攀緣,就以為是消極,或認為是逃避現實。須知世人,上有父母,下有妻子兒女,每天的生活,非常逼人,不得不去勞碌奔波,早出晚歸為謀生活,如果不然,衣食住行就會發生問題。出家人既無世俗的男婚女嫁,所以無家庭累贅,食住在廟宇,一件衣服穿十餘年,無掛無礙,終日自由自在。但這並不是說出家人是獨善其身而不問世事,且看多少古今僧伽畢生為建寺勞身,為說法勞心;又一些閉關修學的出家人,也是積極的充實自己,為將來度他自利而作好準備,若能確實了解出家人的行持,就不會誤解了。

本文原載於《學佛文集(修訂本)》,並見於圓明寺網頁:https://www.yuanmingmonastery.org/blank-8,佛門網蒙圓明寺答允刊載,特此鳴謝。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