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變動中的2024年嘉願:身心結合,動中觀照,體育普門

星雲法師開球。(翻攝人間通訊社)

2023年過去,迎接2024年新世界時,大家心中未必都是樂觀的展望,因為過去一年發生不少令人擔憂的事情:疫情的餘波、經濟的挑戰、以巴的嚴重地區衝突等。

還有,2023年7月的第一周被宣布為地球有史以來最熱的一星期,加拿大發生了此前未見的山火,巴西亞馬遜叢林也出現史上最大規模的乾旱⋯⋯

然而,2023年當中,全球仍有很多不分國家和種族、大家走在一起,共同應對和解決全球問題的活動。世界性活動有團結全人類的作用,而宗教和體育運動可說是其中最多人參與的兩種。

展望2024年的體壇最大盛事,將會在7月26日至8月11日間進行。曾在1924年舉辦奧運會(夏季)的巴黎,在整整一世紀後再度成為東道主。主辦國法國特意營造現代氣息,開幕儀式將從體育館移師到海上舉行。船隊將載著一萬多名參賽運動員,沿塞納河順流而下。觀眾在河岸兩邊觀看。賽會將更廣泛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協助各項活動進行。好消息之外也有爭議和挑戰。據報例如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將因烏克蘭戰爭而缺席,瓜地馬拉會因政府干涉其國家奧委會獨立性亦將缺席。

世界著名的太陽馬戲團劇目《美斯10》(Messi10)2024年首季巡演將在南美展開。這個表演是對偉大足球運動員美斯頌歌。而《美斯10》正是太陽馬戲團首部以體育為主題的劇目,2019年起在西班牙巴賽隆納首演。最新版本講述美斯從童年到2022年帶領阿根廷隊奪得世界盃冠軍既感人亦令人興奮的故事。

除了體育盛事,2024年還有數不清與體育「聯乘」舉辦的藝術、商業和民生活動。作為佛弟子,我們知道佛教怎樣看體育運動嗎?參與其中時有甚麼要注意的地方?要讓這種跨地域的共同經驗進一步造福人間,佛教徒可以怎樣做?

首先要澄清,有些人誤以為佛教不注重身體健康。有人說,悉達多太子曾六年廢寢忘食苦行,日食一麻一粟,弄得身體都壞了!其實,最後他理解到苦行無助於解脫人生、無法達到覺悟。

相反的,佛教徒都會理解到,人身難得,我們就應該好好借此色身修行,也希望其他人能和自己一樣,能夠身體健重,精進修行。

但是佛法也教導我們,身體是無常的。身體由五蘊和合而成,不會永遠為我所有,是一定會變化的。由五蘊而成的色身又稱為「相」,肉體是身相,是在不斷變化中的、是無常的。

在《人間佛教青年寫作論文集》中,青年學者許娜的論文提出,「無相心體」可以為體育運動提供指導思想。許指出世間法都是相對的:黑白、好壞、美醜。佛法則不講對立而講究中道,超越黑白、美醜、善惡等二邊。中道是以般若智慧來調和事理,融合有無,以走向解脫之道。由此推論佛法在體育運動上的智慧,重在運動員的內心如何觀照這些身體的活動。

例如,體育不為表現我們身體的優越,而重在達到一種健康的狀態,便於修行、不會過分執著身體、不會過分地鍛鍊等。許文中舉例說明佛教中有很好的修身強心的方法,例如:禪修、念佛、抄經、跑香等,通過調節身體、呼吸、意念,使身心處於放鬆狀態, 達到調身調心的作用。(許娜:〈「身」與「心」的結合―星雲大師體育弘法〉,收入《2019人間佛教青年寫作論文集》,高雄:佛光文化/2021)

佛光山星雲大師很有遠見,極之提倡體育運動。大師認為,雖然佛教重視靜態生活,但也講究「動靜一如」。例如出家人早晨外出托缽,次第乞食;回來後收衣缽,敷座而坐。是即動靜一如。再如學僧雲遊行腳、朝山、跪拜、繞佛、出坡都是運動。禪者也會跑香、經行。

星雲大師認為佛教弘法要以運動方便傳教,以增加佛教信仰的人口。因為講經說法可能只有數百人來聽講,但打球運動(例如奥運)就能有好幾千、幾萬觀眾來看,與佛教結緣。這就如題目說的「體育普門」了!

《人間福報》作者陳瑋全的文章提到,體育活動表面是競爭,其實是一種教育和修行,藉此可讓運動員懂得尊重、團結、認錯和改進。星雲大師本身就很愛打籃球的,他認為球賽可實踐菩薩道精神,「因為打球要全隊配合,不能只求自己得分,必須適時球傳隊友,製造得分的機會,此即布施、利人;比賽須遵守規則,犯規要舉手認錯,這就是持戒、懺悔;激烈比賽,難免碰撞,此時更應學習忍耐、忍辱的功夫;為了比賽佳績,平時更應努力,與精進不謀而合;打球除了靠技術,更要有謀略,才能出奇制勝,這就是般若,佛教的六度萬行盡在其中。」(《人間福報》2023/02/11)

聖嚴法師常常躬自勞動勤務。(網上圖片,出自〈本來面目〉影片)

紀俊吉在《釋聖嚴體育觀點之探討》中亦強調我們要以人身修行。所謂「人間佛教」,依《增一阿含經》所說:「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佛法教我們做人,以人間之身作修行的工具(《法鼓全輯 08-13-0074)人身即是修行的「道器」,凸顯出人身的可貴。

紀文繼而指出,聖嚴法師雖不傾向競技性運動,但亦不反對競技、競爭運動的存在。法師倡以「修心」原則看待體育運動,認為若雙方都能由競爭中受益,這種良性競爭亦值得鼓勵。(《法鼓全輯》08-01-0094)

聖嚴法師進一步指出,透過運動的競爭過程,我們可以對自己(心)進行審視。倒如,自己有沒有從中得到「超越」?這種超越,是指超越自我的弱點,超越自己的困擾、煩惱和障礙,而不一定是指超越他人。(《法鼓全輯》10-10-0311)

聖嚴法師常以自己登山為例:「要爬上最高峰……我還是走一步、算一步,沒有考慮是不是還能下山來,先上去再說。走一步之後就再往前走,就這樣,一步一步、一步一步地走完全程了。」(釋聖嚴等《不一樣的人生旅程》法鼓/2006)。

聖嚴法師認為運動可輔助禪修。「瑜伽的意思是相應─運用調身的動作運行,使人在動態時,仍然能身心一致,這是鍊身也是鍊心的方法。」(《法鼓全輯》04-05-0242)這就是說,運動的時候,「身與心」仍然是在一致的狀態中。法師以實際的觀點說明,身體缺少運動,機能便容易老化和患病。運動使人得到鬆弛,從而得到更多營養補給和休息的機會。禪者的運動,講求心念集中、氣息和順,本身正是修行禪定的方法。(《法鼓全輯》04-03-0028)(參考紀俊吉《釋聖嚴體育觀點之探討》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第九卷 第一期/2015)

以上種種論述,其實都是前賢的觀點。筆者不怕累贅重覆,是希望強調身心結合的重要。期待2024年是健康與和平的一年。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