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順逆當前,借境鍊心

圖:網上圖片
圖:網上圖片

眾生面對各式各樣的狀況,佛教稱之為「境」。 祝福語之一:「祝你好境常在!」

境:或是指環境的狀況?或被描述為心靈的狀態?兩種境況,又對我們生活及生命有甚麼考量?

辨認某個環境是否適合自己,視察是方法之一;那麼心的境況,又如何被自己接觸及感知呢?通過接觸來認識外觀、探尋內觀的入門是接觸及感知。

環境塑造我們的生活形態及業的質素

眾生的生活總是附貼著環境而展開的,所以廣告圖文的作用就是製造一個令你覺得需要及優質又時尚的「境」,從而跟隨廣告的表象而生起購買的慾望。

問題是,生活環境是多元化及多姿彩的,人離不開環境而生活,我們的心與境是否對陣?或是平衡?或是互為因果?各式各樣生活方式:近者影響我們現實生活的品質、對人處事的作風及人生價值觀;遠者影響我們生生世世「業」的伸延及慧命質素。

順逆當前

生活必然是順逆參半,順境是呼應我們的心中想法,是甜美舒暢的;那麼,逆境又如何?相信沒有人歡喜。因為逆境令我們感到折騰;然而,生命中必然是順逆參半,那麼,藉著逆勢來增長我們的心志及善力,佛教名之為「增上緣」。所以順逆的感受,不在於「境況」,重點的是我們如何面對生活中或順或逆的「境遇」。

借境練心

當我們尚未有足夠智慧及辨識各式各樣事相之前,依靠某些外在環境(人和事)來反省自己心念、言行,從而重設行為來轉化心意識中的漏習,以便讓心靈留有空間來增長信願行的善根,通過持續的「借境練心」的實踐因,必然成為自己的主人的果。

借助任何境遇(人和事)來反觀自己心念,轉化心意識,重設行動,這就是修行了!聖嚴法師勸說「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佛法是踏實的方法,是用得著的生活指南針。

百花叢裏過,片葉不沾身

急速轉變的二十一世紀,多采多姿的人間世、善惡俱在的外境是我們身處的事實世情。禪宗祖師引說「百花叢裏過,片葉不沾身」也是「借境練心」的另一份練習及超越。

人生在世,難免會接觸複雜的人和事;我們的心是要營養的,正如身體需要飲食,才可以健壯。所謂「修行」,就是借助各式各樣的「人和事」為著力點來練心練身。

「歷事練心,對境修行」不是空談,是可以通過實行而體驗到的。

順祝人人齊心協力締造美善的身心世界!

分享: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99%b3%e6%83%a0%e8%8a%ac/" title="Posts by 陳惠芬"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陳惠芬</a>

資深社工,哲學系碩士,讀書會及禪藝帶領人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