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Instagram
訂閱通訊
简体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Buddhistdoor Global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明覺作者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明覺作者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Search
Close
明覺專稿
所有明覺作者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Menu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衍空法師、藝術治療師李靈津小姐與大家探討:佛法如何「打入」年輕人的內心?──香港佛教聯合會電台節目《「心」深漫遊》第十一集

「佛系」兩字曾一度成為網絡潮語,意指放下、自由、瀟灑的生活態度,後來更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工作…

全文 »
香港佛教聯合會 2022-05-31

《華嚴經》中善財童子五十三次參訪善知識,讓我們隨著童子求道,一探如何在修行歷程中持續深化菩提心⋯⋯

「我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請法之前必定如此自述,這是他尋訪善知識的原動力,也…

全文 »
陳琪瑛 2022-05-30

為甚麼 一個世俗的環境中,被世俗的人所圍繞,出家人的修行會更加困難? --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四)

出家人在比丘戒裏面,有幾樣東西是不能有的。第一,不能私人有房子,私宅。假如你們很有錢,想供養師父房子…

全文 »
明海法師 2022-05-29

【Green Your Month】素食如何幫助我們提升形象?甚麼是素食社交禮儀?茹素形象培訓導師藍婷分享

隨著茹素風氣日盛,越來越多人加入素食行列;惟相比起非素食者,素食人士在社會上仍是少數。在「有葷有素」…

全文 »
說柏 2022-05-28

欲得幸福快樂,當恆常與慈俱!談慈心與福報的重要性

慈心令心柔和,不只惡法不現,還是深入眾多善法的第一步。在這渾濁的世間,慈心者不與他人鬥爭,讓自身常處…

全文 »
持然法師 2022-05-27

成語「現身說法」的來源竟與佛教有關?這要說到阿難險受摩登伽女誘惑破戒⋯⋯

今天我們對成語「現身說法」的理解是:某人以親身經歷與體驗作為例證,以對他人說明道理或作出勸導。如追本…

全文 »
演然 2022-05-26

守持菩提心,學佛無界限﹕專訪居英佛友衞翠貞

宗教力量之大,不但足以改變人生,更能跨越國界,像早前移居英國的衞翠貞,多年來就是通過學習佛法,安頓了…

全文 »
羅佩明 2022-05-25

念佛在今生亦有所得益?各位「念佛達人」,要了解「阿彌陀佛」名號的內容,才能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轉變成自己的力量⋯⋯

隋唐時期是中國佛教發展的鼎盛時期,尤其是淨土宗的發展,出現了「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信仰盛況。釋…

全文 »
陳家寶 2022-05-24

劉鹿鳴教授:菩薩要度化眾生,那菩薩的初心是甚麼?菩提心的內涵又是甚麼呢?--大乘菩薩道要義系列講座總論(三)

菩薩為甚麼要發菩提心呢?佛法裏面五乘共法的最基本準則,——業報因果法則,那麼從業果角度講,成佛要有個…

全文 »
劉鹿鳴 2022-05-23

上輩生文的「六念」念佛,與第十八願的「稱名」念佛,有何不同?

修淨業三福者,迴向發願,願生彼國,亦可得生 上文談…

全文 »
關其禎 2022-05-22

掌握這兩種關鍵,便能了解《大悲懺法》的修持方法

知禮大師(960-1028)以〈大悲咒〉為主軸,選取《大悲陀羅尼經》的內容,並引用《摩訶止觀》中的「…

全文 »
麥農 2022-05-21

七覺支與mindfulness的治病潛能

筆者最近參學斯里蘭卡南傳佛教的輔導學,教授提供幾篇有關聆聽七覺支而使病患得以治癒的記載給大家閱讀。在…

全文 »
黃彥鳳 2022-05-20
« 上一頁 Page1 Page2 Page3 Page4 Page5 Page6 … Page249 下一頁 »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搜尋

關於我們

佛門網內容豐富, 緊扣時代脈搏 , 提倡聞思修並重。 讀者可以在網站內的主目錄方便地找到各種内容, 並點擊進入各專題網站閱讀。

相關機構

BDG new1

贊助

rhfamilyfoundation_logo_BGC
tlky_logo_BGC

佛門網應用程式

佛門網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 2022
關於我們 | 服務條款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