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三昧水清淨宿怨——「百喻人間」系列之十三

圖:誠蓮仁

(續上期)

原典

昔有國王,有一好樹高廣極大,當生勝果香而甜美。時有一人來至王所,王語之言:「此之樹上將生美果,汝能食不?」即答王言:「此樹高廣,雖欲食之何由能得?」即便斷樹望得其果,既無所獲徒自勞苦,後還欲竪,樹已枯死都無生理。世間之人亦復如是,如來法王有持戒樹能生勝果,心生願樂欲得果食,應當持戒修諸功德,不解方便,返毀其禁,如彼伐樹,復欲還活都不可得,破戒之人亦復如是。——《百喻經》卷二第三十三「斫樹取果喻」 (CBETA: T04, no. 0209, p0548a08-17)

過去有位國王,擁有一棵好樹,長得高大,樹冠寬廣,會結出香甜美味的好果子。這時有客人來到了王宮,國王對他說:「這棵樹上將結出美果,你想吃嗎?」這人回答:「這樹高大寬廣,雖然想吃但如何摘到呢?」於是就砍斷了樹,期望摘到果子。樹斷了而果未結,勞苦了一番,終一無所獲。後來想駁回大樹,樹卻已枯死。故事中的樹如我們持戒,因貪佛果之樂卻忘了持戒修善的重要性。唐朝悟達國師多世為僧,修持淨戒仍受人面瘡之苦,可見每個起心動念皆不容輕忽。

悟達禪師(809—882),法名「知玄」,字「後覺」,唐代眉州洪雅(今四川洪雅)人,俗姓陳。大部分人認識悟達禪師是因為他曾以三昧水消除身上的人面瘡:年輕時的知玄為雲水僧,曾與一身患怪病的異域僧人共住,異僧名叫迦諾迦,因身上有異味及膿水,堂中人人皆避之則吉,惟知玄則發心對他照料,清洗膿瘡直至完全康復。異僧離開時感謝知玄照顧,向他說:「今後若有難解之事,可至四川彭州九隴山找我,山上有兩棵大松樹為誌。」後知玄四出講經說法,受到皇帝嘉許尊崇,被封悟達國師,並御賜沉香寶座。禪師因而不自覺生起驕慢之心,腿上長出了人面瘡,遍尋名醫皆束手無策。後來想起異僧的話,便起程前往九隴山,在山上看到兩棵松樹間一座寺前,見到了迦諾迦,次日到泉水洗滌瘡口,才驚覺人面瘡與自己的宿怨。悟達禪師感念迦諾迦尊者以三昧水洗去累世眾業,為報此恩,依《圓覺經》造了一部《慈悲三昧水懺》懺罪儀軌,至今流行,利益後世。

悟達禪師本是唐代高僧,在受人面瘡之苦前,廣傳佛法,濟世利生,對當時滅佛後的佛教重興有著重要的影響。因宿世修持佛法,悟達禪師自幼聰穎過人、喜見佛像僧人,自七歲起,每日至寧夷寺聽法泰和尚講《涅槃經》,年紀輕輕即決志出家。到十一歲時家人見他意志堅定,同意他隨法泰和尚出家,數年內專心研習《涅槃經》,十四歲時悟達禪師便能開講《涅槃經》,兩年後更奉丞相之命升堂說法。緇素聞風而至,以萬計人聚於蜀地大慈寺聽聞法音,聽者莫不駭讚其慧,自此聲名遠播,尊稱悟達禪師為「陳菩薩」。又幾年,禪師在淨眾寺辯貞律師座下圓受具足戒,續隨安國信法師學習《唯識論》,兼深研內外經典。禪師先出四川、下長江、歷荊州、入長安,開始弘法利生。值唐武宗崇道滅佛,國內各處佛寺大規模被毀,悟達禪師多次向武宗忠諫,雖未蒙皇上所喜,亦因其見識非凡,幸未被治罪。唐大中年間,唐宣宗李怡因年輕時為避禍曾出家,對佛教尊崇有加,曾詔悟達禪師於皇宮內講經,賜師紫袈裟,署為三教首座,並以舊邸建法乾寺,又禮請禪師住於法乾寺的玉虛亭。悟達禪師又向宣宗提出重建天下廢寺,獲王允許,及後致力大興梵剎,功德甚鉅。大中八年,禪師上章回歸故山,利眾濟世,受益者甚眾。

悟達禪師十世為高僧,多生多世修持之宿世功德,亦因一念慢而被冤親債主有機可乘。人慣性把負面的事埋怨他人,卻鮮有反思我們日常遇到的不如意,無非是我們日常所做所想所說的顯現,禪師的人面瘡公案除了展現業障面前眾生平等,亦展現出身語意所做的一切善惡行業都會留下痕跡。

持戒,是趣向大法的津梁。持戒的重要性,是藉著留意自己的行為,免得侵犯別人,同時令自己減少煩惱的產生。以此心念持戒修善,念念精進,以佛法治煩惱,煩惱轉菩提。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