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Instagram
訂閱通訊
简体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Buddhistdoor Global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一番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Search
Close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Menu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以平常心面對病苦與死亡:李燕芳細說十年抗癌經歷

雖說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但要做到不諱疾、不忌醫…

全文 »
羅佩明 2022-08-15

讓亡者善終,生者善別--大覺福行中心住持傳燈法師談疫情期間佛教院侍服務的所見所思

大覺福行中心於2011年8月成立了佛教院侍部,在佛教界創下先河。幾位佛教院侍長駐醫院,連同「心靈大使…

全文 »
鄺志康 2022-03-21
失明人士曹婉妮自2017年起學習法器。

梵唄法器燃亮了我的心燈:失明人婉妮學習打法器的故事

黑暗收押了她周遭的一切。然而,她還有一顆心燈,供奉在深處的內殿。…

全文 »
郭湄湄 2021-11-21

「佛教院侍工作讓我見證人的轉變、昇華。」定培法師分享院侍工作日常

醫院的升降機門打開,佛教院侍定培法師一天的工作也開始了。…

全文 »
郭湄湄 2021-10-30

弘揚大愛,造就人間的真善美--慈濟馬來西亞積極支援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超過一年半,馬來西亞近月疫情反彈,每日確診人數破萬,死亡人數逾百。除了疫情升溫,…

全文 »
蕭偉基 2021-07-26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馬中駿校長

從「小菩薩計劃」到「巴士上的禪修課」:佛教中華康山學校如何培育孩子成為智慧丶慈悲兼具的「小菩薩」?

你有想過在巴士內上禪修課嗎?位於香港鰂魚涌的佛教中華康山學校(下稱康山學校),有一架退役巴士長駐校內…

全文 »
郭湄湄 2019-09-17
佛教院侍定培法師說:「我的心願,就是香港每間公立醫院都有佛教院侍進駐。」

「我的心願,就是香港每間公立醫院都有佛教院侍進駐。」佛教院侍定培法師談利生之願

他雖然年輕,但短短兩年間見證無數生離死別,早已比同齡人成熟,談起生死見聞時十分平靜。眼前之人是大覺福…

全文 »
郭湄湄 2019-05-29
位於港島薄扶林的竹林明堂護理安老院,成立至今已近三十年,現設有175個宿位,聘有九十多名員工,為長者提供24小時住院服務。

以人為本,惟善為寶:專訪竹林明堂護理安老院

最近看了一部小本製作的香港電影,內容講述一位半身癱瘓的傷殘人士與照顧他的菲傭如何在逆境中尋回生趣,並…

全文 »
羅佩明 2019-05-12
把退役巴士改裝成英文圖書館,帶出環保理念,亦令學生增添閱讀興趣。

Google、Youtube不能代替老師!佛教慈敬學校如何教導學生從慈悲中展現智慧,建設身心環保綠色校園?

「臭氧層穿咗個窿!」全球暖化問題日趨嚴重,環保護生,已是全人類迫在眉睫的任務。早在十多年前,香港佛教…

全文 »
穆楊 2019-05-05

《比丘尼──佛教、斯里蘭卡、革命》剖析上座部佛教女眾出家運動

1998年,一群上座部的比丘尼在中國比丘尼的協助下,依四分律剃度出家。但在斯里蘭卡婦女爭取獲認可出家…

全文 »
林思瀚 2019-04-17

為佛教在印度復興而努力──我是一名追隨安貝卡博士信念的佛教徒

佛教徒有不同的體驗,這視乎他們所處時代和環境。在過去逾二千五百年間,佛教呈現出多種不同的文化、理解和…

全文 »
Sayuri Moon 2019-03-19
郭惠芯老師,臨終關懷終身志工、聖嚴書院佛學講師、前《人生》雜誌專欄作家,擔任台南、高雄、屏東各地社區大學的生死學講師。

臨終病人教我的功課:生死學講師郭惠芯老師談陪病的藝術

作為一位生死學的講師、臨終關懷者,郭惠芯老師二十年來,陪伴著臨終者面對死亡,送別他們走向下一期的生命…

全文 »
麥農 2018-12-26
« 上一頁 Page1 Page2 Page3 ... Page9 下一頁 »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搜尋

關於我們

佛門網內容豐富, 緊扣時代脈搏 , 提倡聞思修並重。 讀者可以在網站內的主目錄方便地找到各種内容, 並點擊進入各專題網站閱讀。

相關機構

BDG new1

贊助

rhfamilyfoundation_logo_BGC
tlky_logo_BGC

佛門網應用程式

佛門網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 2023
關於我們 | 服務條款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