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敦煌是我生命的全部!」守護莫高窟佛教藝術逾60年,這是敦煌研究院前院長段文杰的故事⋯⋯

「敦煌是我的家,我的畢生精力都是為了保護、研究、弘揚它。」敦煌研究院第二任院長段文杰守護莫高窟佛教藝術六十餘年,超越一甲子。

最近,他的兒子段兼善出版《敦煌人生:我的父親段文杰》一書,紀念父親的故事。

紮根大漠六十載

1917年8月,段文杰出生在四川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二十五歲時,他就讀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在參觀「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展」後,決心去敦煌看看。

1945年7月,剛畢業的段文杰輾轉來到敦煌。一放下行李,首件事就是走向洞窟,急切地想一睹莊嚴高雅的佛影、滿室彩繪的壁畫。他穿過一片榆樹樹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依山崖而塑的大佛像。

「我好像一頭餓牛闖進了菜園子,精神上飽餐了一頓。」

敦煌石窟共有552個石窟,保存逾50,000平方米的壁畫,包含本生故事畫、因緣故事畫、佛傳故事畫等,是北涼、隋、唐、元代等朝代的千年佛教藝術文化累積。

他好像進入了另一個空間,完全忘了自己身在何處。但他很快就發現,部分壁畫的線條已漸漸剝落。

「不能讓它再支離破碎、再損毀失散了。」

「敦煌是我生命的全部」

他與其他年輕藝術家白手起家,用雙手清除了數百年以來,堆積在數百個洞窟裏的積沙,在周邊種樹,為洞窟拍照、編號,全面調查洞窟的內容,又臨摹壁畫,以復原其本來面貌,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

數十年以來,段文杰一共臨摹360多幅洞窟壁畫。他曾說:「敦煌是我生命的全部!」八十年代初,他擔任敦煌研究院第二任院長,先後出版畫冊、編輯文集、創辦期刊等,又舉辦「敦煌學講座」,讓大眾認識敦煌的故事。

段文杰在洞窟中臨摹壁畫(圖:網上圖片)

1998年,院長一職由樊錦詩接任。經後人接棒,現時洞窟的壁畫、彩塑等文物,已匯集成電子檔案,使世界各地的人士,乃至下一代,都能觀賞到敦煌千年的佛教藝術。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說:「段先生扎根大漠六十多年,為文物保護、研究和弘揚事業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奉獻畢生心血和精力,而且不居功、不自傲、不為名、不為利。」

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從段文杰、樊錦詩,到如今敦煌藝術研究所的1,400多人,有些人走進了大眾的視野,也有不少人在默默耕耘。

2011年1月, 段文杰在蘭州的家中永遠地合上了眼睛,終年九十五歲。

「一代又一代莫高窟人薪火相傳,後輩就是繼承一眾前輩的精神。」樊錦詩說。


延伸閱讀: 

在敦煌,我們見證到對永恆存在的信仰的虔敬心——敦煌建窟人的初心與敦煌音樂研究

駱慧瑛博士談敦煌藝術中的觀音經變:佛菩薩的無言說法,令觀者能安靜心定、輕安愉悅⋯⋯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