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拉卜楞寺藏經樓現存經卷80,000餘部,僧眾如何整理數量龐大的經典?

(圖:中國新聞網)

中國甘肅夏河縣拉卜楞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宗主寺之一,有「世界藏學府」之稱,建於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至今培養成千上萬名精通藏文化及佛學人才。

拉卜楞寺藏經樓現存經卷80,000餘部,近年來,寺方再度展開古籍整理工程,引入數位技術,為典藏逐一歸類、建檔。

拉卜楞寺旅遊服務部主任嘉歡表示:「藏經樓,不但是拉卜楞寺的圖書佛殿,更是傳統文化的寶庫。」

嘉歡介紹,藏書品種繁多、其中不少是善本、孤本和稀世珍本,內容涉及哲學、傳記、聲明學、文法修辭、天文曆算、工藝、藏醫學、密宗類、語言學、修辭學、工藝雕刻、冶煉製造等領域,具有極高的傳承價值。

(圖:中國新聞網)

「拉卜楞」意為活佛宮邸,由第一世嘉木樣大師主持建造。鼎盛時期,寺中僧眾達到4,000餘人,現在仍有2,000多名僧侶,500餘座僧舍,以及48座大小不一的佛殿。

拉卜楞寺1982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起對外開放。自1980年代起,寺方便開始為藏經樓內的古籍善本編纂目錄、校對、規整、查漏補缺,有三十位熟悉文學的高僧大德每天持續整理與校對。

拉卜楞寺現在仍有2,000多名僧侶,500餘座僧舍,以及48座大小不一的佛殿。(圖:網上圖片)

《中國新聞網》報道,現時藏經樓共三層,第一層整齊排列著已分類整理完畢的古籍善本,第二層、第三層今年繼續修繕。由於藏經樓內書本多為孤本(較罕見,或僅存一本別無可求的書籍),且數量較多,整理工作非常複雜。

嘉歡舉例:「部分古籍孤本內容丟失、缺頁,找不到原來的版本,需要僧人先找到有相同內容的佛經,來重新校對和抄寫;還有一些佛經存在混頁的情況,需要逐頁仔細校對。」

面對剩餘三分一的古籍整理任務,嘉歡坦言:「可能還需數年時間,整理的工作不能有半點馬虎。」

他又認為,將藏經樓中的經典數位化,是古籍保護的必經之路:「今後,如果有人想要尋找一本佛經,不需要爬上梯子去查閱,我們只需打開數位化目錄,它有可能就會馬上出來,非常方便。」


延伸閱讀:
我們怎麽樣以經書法寶為對境,來修恭敬呢?--明海法師開示「佛教的規矩」(十一)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