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法鼓山座談會分享「善生」和「善終」的智慧

左起分別為許慶貴、張寶方、果賢法師和張靜慧(圖: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善終,需要放下的勇氣。」法鼓山台東信行寺4月30日舉行座談會,由法鼓文化編輯總監果賢法師主持,安寧療護義工張寶方分享「善生」和「善終」的智慧。

張寶方自1993年起擔任台中榮民總醫院義工,投入安寧療護三十年。她與張靜慧合作撰寫的《放下的勇氣: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在今年5月出版,記錄她關懷病人的故事。

人人都想走得安詳自在,但每到老病之時,卻有種種的放不下。張寶方陪伴無數病人回顧一生,修補生命的裂痕,接納家人,也接納自己,與世界和好。

張寶方說,希望所有人都能在夠愛的祝福裏,有尊嚴、安詳地告別人生:「病人是我最好的老師,經歷過這麼多的案例,他們不斷出考題測試我,這些都是我的生死模擬考,既告訴我善終的智慧,也讓我珍惜善生的福氣。」(《放下的勇氣:安寧病房的生命故事》)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報道,張寶方在講座上憶述,志宏是她遇上的第一位口腔癌病人。口腔癌病人的外貌和氣味,容易與人疏遠。有一天,她握住志宏的手說:「謝謝你的手,為我們創造乾淨的環境。」受到尊重與肯定的感動,令志宏放聲大哭。

張寶方說,志宏是她的老師,他提醒我們:人很容易起分別心,要平等對待每個人;當病人走到生命盡頭,是最脆弱、無助的,很需要他人的關心。後來,張寶方也因為志宏的啟發,向健康署爭取經費,宣傳預防口腔癌的知識。

她認為「感恩」是一輩子的功課,感念生命中遇上的每一位菩薩,就是善終的祝福。

負責採訪撰文的記者張靜慧說,從整理、寫成一篇篇有關生死的文章,內心十分感動。她鼓勵我們在身體健康時,就做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這「四道」,以免留下遺憾。

讀者許慶貴表示,看完張寶方的書,淚流滿面,尤其是有關口腔癌病人的生命故事──作者面對惡臭,仍然平等看待,令人感動。

主持人果賢法師總結,正確認識死亡,並做好死亡的準備,就可以不怕死亡。他引述聖嚴法師的話:「生命的意義是為了服務,生活的價值是為了奉獻」,由此可見善終也是善生。


延伸閱讀:
臨終一刻心如何能安?死亡這一課人人都要學──「大悲學苑」住持宗惇法師把關懷從安寧病房帶進社區

讓亡者善終,生者善別--大覺福行中心住持傳燈法師談疫情期間佛教院侍服務的所見所思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