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曆二月十五日(今年合陽曆3月14日),是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兩千多年前的這一天,八十歲的佛陀在印度拘尸那羅城的娑羅雙樹間,以吉祥臥(右脅而臥)的姿態入涅槃。
「臥佛」是佛教藝術的主要題材之一,有些人將其理解為「睡佛」,以為是佛陀睡著時的姿態。雖然吉祥臥的確是佛教中的一種睡姿,但臥佛其實是佛陀在樹下涅槃時的形象,當時他在涅槃之前,頭部朝北,右臂曲肱音宮枕頭,向弟子囑咐後事。
後世流傳了不少佛陀涅槃畫像或雕像,描繪佛陀涅槃時,眾弟子、護法圍繞的情景。
例如張掖大佛寺臥佛像,是亞洲最大的室內木胎泥塑臥佛。臥佛像身長約3.5米,安睡在大殿正中1.2米高的仰覆蓮花佛壇之上,呈吉祥右脇臥姿,兩眼半閉;頭部單獨有一間藏寶室,裏面曾經藏滿了歷代的佛教珍寶和文物。

在泰國臥佛寺正殿內,有一座長達46米、高15米的臥佛像,是該國第三大的佛像。臥佛像法相莊嚴金光閃閃,周遭滿是繪有宗教彩繪的巨柱,景象十分壯觀。

四川省安岳縣的臥佛院摩崖造像,鐫刻在距地面5米的崖壁上,全長23米,頭長3米,肩寬3.1米。造像背北面南,頭東足西,左側而臥,身著袈裟,面部豐盈,神態安祥,雙目微閉,似睡非睡,重現了佛陀涅槃時的情境。
佛陀涅槃像千年來不斷演變,但不變的是這位偉大導師的教法。
後世認為,「吉祥臥」(右脅而臥)的姿勢的確有助入睡;吉祥臥即右手擺在右臉龐,左手伏貼在左腿上,這樣的睡姿有助減少妄想,容易入睡。假如偶有心情不好,可以借右脅而臥的姿態,同時觀想光明,觀想佛身,或是觀想大自然,讓心胸開闊,提高睡眠的品質;此外,採用吉祥臥的睡姿時,頭部抬高,修行者仍然能夠提起覺察力,保持正念,且睡醒後精力充沛。
延伸閱讀:
【佛陀涅槃日】佛陀的遺教,鼓勵我們每當人生碰到抉擇時,選擇走向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