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將舉辦佛學論壇「人類的競爭與互鑑互補」,廣邀各地學者,探討當今時代的挑戰⋯⋯

(圖:旭日國際佛學網絡)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Centre of Buddhist Studies)將於8月10至11日舉辦佛學研究論壇​──「人類的競爭與互鑑互補」,廣邀世界各地的學者,以佛教的角度探討當今時代的挑戰。

研討會承香港旭日慈善基金會發起與贊助,並得到旭日國際佛學網絡(Glorisun Global Network for Buddhist Studies)諸夥伴大學齊力協辦。開幕式將於8月10日下午2時半,在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舉辦。「音樂晚會」則於當日晚上7時半在相同地點舉辦。

據旭日國際佛學網絡的介紹,是次佛學研究論壇,​共分為三個分論壇:

一、「競爭與互鑑:人間佛教面臨的現實情境與佛教的跨文化傳播」

「人間佛教」是將佛法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踐行,並且以修行來改變自己、改良社會。這種理念,也使得新時代的僧人更加關注社會與他人的福祉,並積極參與社會慈善、公共教育、環保、醫療等事業來回饋社會。

這個分論壇的研究課題,包括人間佛教的歷史、人間佛教與現代化、人間佛教的前景與未來等──當今世代,我們如何面對東西方冷戰危險加劇的潛在風險?在此關鍵時刻,人間佛教是否可以發揮特長,主動走出去,為世界和平的發展、文明間的互鑑提供助力?

在這個分論壇,日本國立東北大學博士何燕生、新加坡佛學院副教授紀贇、荷蘭萊頓大學哲學學院助理教授李晶晶等講者,將會發表論文,探討人間佛教的啟發意義和發展潛能。

二、「執兩用中:東西方文明碰撞中的佛教中國化與國際化」

自從人類走出非洲之後,東西方文明就各自發展,並且差異明顯、各有千秋。但在古代,東西方之間也曾有過密切的交往。像亞歷山大大帝,就將希臘的雕塑藝術帶到了東方,影響了佛教早期的雕塑與美術。在漢代的西安,也有大量來自羅馬的錢幣。

與此同時,從古至今,東西方文明之間也有過劇烈的碰撞。東西方文明之間,如何互鑒與融合?文明間的衝突,怎樣解決?在此事關全球命運的轉折期,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並經過「中國化」過程的發展,就可能對於研究東西方文明間的衝突與互鑑,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經歷了本土化的適應過程。例如禪宗「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傳統,也與原始佛教的耕作戒有所分別。歷史告訴我們,佛教的中土化、中國化都是無法阻擋的歷史進程。

在這個分論壇,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馬場紀壽、文化人類學家足羽與志子、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學者明考寂尊等講者,將會發表論文,探討佛教中國化的歷程和影響。

三、「佛教與科技:人工智能時代傳統宗教的現代化挑戰」

從歷史上來看,科學與佛教相融相攝。從印度佛教開始,佛教僧俗就慈悲為懷,不但醫治人心,更直接參與治病救人。佛教醫學,成為了中國中古時期治療熱帶病的主力軍。而隨著佛教從中國向海外傳播,像鑑真大師將律宗帶到日本,也同時將東土的文化與科技引到了該國,對文明影響深遠。

佛教與科學,二者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可以攜手解決目前困擾人類的諸多嚴峻挑戰,包括:人工智能與人類未來命運、人口爆炸、環境污染等。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寇思璧、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陳金華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員柯德蕊等講者,將會發表講文,探討佛教與科技互相合作的潛能。

在這三個分論壇,演講以英語或普通話進行。至於講者名單、講題、論文摘要、會議日程和其他詳情,可參閱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網頁


延伸閱讀:
佛光山邁向「元宇宙」,開發虛擬世界「佛光雲宇宙」,以新科技弘揚佛法⋯⋯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