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一位出家人對於僧伽養老的反思:別讓年老僧寶無處可依

左二為心印法師, 右二為寬肇法師(圖:普賢禪院)

隨著人均預期壽命逐步增長,「老了之後怎麼辦」不再只是臨近退休人士思考的問題,它正在變成全社會共同討論的話題。

在中國老齡化的大趨勢下,當父母漸老,對於子女而言,他們會害怕在父母有需要的時候,沒有辦法第一時間出現在父母身邊;對於父母而言,他們想為子女分憂,不想成為子女的負擔,往往報喜不報憂。

也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年早出家,作為子女,難得看父母一次。落下青絲,一顆走向信仰的心,韌性無比。他們自己往往病無所靠,老來無依,而他們的父母,也是少人照料。

面對這樣的情況,多倫多的心印法師近日前往加拿大孟嘗安老院,探訪多年未見的老尼師——寬肇法師。及後,心印法師撰寫《出家人入社會安老院和出家「以廟為家」思想的反思》一文,希望各佛教道場的住持、法師關注普通出家老人養老的問題,也希望大家多關心、護持年老及生病的出家師父。全文如下:

文:心印法師

九十多高齡的尼師寬肇法師見到熟人,驚喜溢於言表,一陣寒暄問候,追億過往時光。三四十分鐘光景後,被院工提醒,又到了午飯時間,也是到了惺惺惜別的時候,互道珍重,期待下次有緣再見。

誰也說不准下次是甚麼時間,也許是今生最後一次在人世間的話別,又也許是還有下次的相遇,這又有誰說的清道得明呢?無常總在我們身邊徘徊!

臨別之時,心中是五味俱全。憶當初到加拿大,得到尼師的許多支持和幫助,心中甚是感激。而如今老人在風燭殘年又進入老人院養老,真是無限感慨,自然帶出一些傷感。出家人也要到老人院終老,那出家人出家跟寺廟又有甚麼關係呢?

常說出家即出枷,出俗世之家到出世如來之家,出三界之家,出煩惱之家,解脫之家。

去了老人院,世人都知道離世時日不多。對於出家人來說,在老人院獨自面對老病死亡和臨終苦痛,而不是在寺廟三寶道場、諸佛菩薩座前加持安寧祥和的話別,這可是一件悲哀之事。

自發心出家以來,將身心交給三寶,交給常住,寺廟道場即是出家人的依靠,不管以後生老病死,老病苦痛,健康長壽,寺廟即是身體和心靈安住之處,也是最終歸屬地,也將是老死終生於常住之處。

如果出家後,最終到老又回歸在家,依靠在家的親人來養老;對於中年出家的人來說,如果兒女孝順還可以養老送終,而對於年少童真入道出家的人來說,自己父母也與世長辭,或父母已年老力衰,親戚朋友早已疏遠,誰願收留呢?更何況養老呢?這叫出家人情何以堪?可不悲夫哀哉?

在加拿大佛教僧侶中,中年出家佔據比例百分八九十,年輕出家可說是寥寥無幾。出家養老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養老不光是佛教界,也是社會各階層大眾普遍關注和不可忽視的事情。

人都會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希望寺廟道場住持方丈監院等負責人,能夠讓普通出家老人安心辦道修行,不能只見寺廟高僧大德臨終老病時,成群圍繞的細心看護,卻不見孤苦零丁平凡普通老僧的隻影無助。不要讓年老出家人因老而惶恐被寺廟嫌棄不顧,或為了養老而有後顧之憂。

寺廟與出家僧人之間,寺廟應該有責任和義務照顧、呵護在寺廟修學的所有出家眾。殷切希望佛教道場的住持法師們,要引起注意和關注普通出家老人養老的問題。

結語:

僧人又叫福田僧,供僧又叫種福田。佛說看病是第一福田,我們的善根猶如種子,而弘法利生的僧人,就是我們播種善根的福田。

很多居士喜歡做慈善、供養名氣比較大的寺院師父,這樣的善行令人讚嘆,但普通底層的老年僧眾更需要四眾的關注,尤其是解決出家師父的養老、生病問題。中國社會上很多底層的出家師父們,尤其年齡大和生病的,甚至沒有地方住,這是令人悲痛的,雪中送炭遠比錦上添花更重要。希望大家能多關心護持年老及生病、底層的出家師父,他們更需要護持!  


轉載自鳳凰網佛教:
https://fo.ifeng.com/c/8IJ4EvDhgSz

延伸閱讀:
如何以正念面對年老?如何與長者和睦相處?法忍法師與溫綺玲居士談長幼互學、視長者如親的竅訣--香港佛教聯合會電台節目《「心」深漫遊》第八集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