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佛教《三界九地圖》,述說佛陀眼中的宇宙

中國學者在1997年,從敦煌遺書中發現《三界九地圖》。敦煌研究院的研究員胡同慶認為,這不但是世界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圖,也是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圖。

這張《三界九地圖》,是依據唐代玄奘法師所翻譯的《俱舍論》(四至五世紀時,印度佛教論師世親菩薩的著作)所繪製。

《三界九地圖》是玄奘法師的弟子在弘傳俱舍學說時所用的圖像講義,是十分珍貴的佛教研究資料。

胡同慶說,這幅圖原件現存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1997年前無人對此研究。他通過縮微膠卷研究才發現,此圖大致繪製於距今1,000年以前的公元九至十世紀的晚唐或五代時期。

甚麼是三界九地?

在佛教中,「三界」本指眾生所居之欲界(具有情欲、食欲等有情所居之世界)、色界(天人之住處)、無色界(無物質的世界,只有心識住於深妙禪定中)。

三界共有九地,其中欲界佔一地,其他色界和無色界各佔四地,包括初禪離生喜樂地、二禪定生喜樂地等。

《三界九地圖》原件典藏於巴黎國立圖書館,為一豎長卷,從下往上描繪了虛空、風輪、水輪、金輪、地獄、九山八海、四大洲、日宮、月宮、圓生樹、欲界、色界、無色界四天等。

當中,地獄位於金輪之上,九山八海之下。《俱舍論》說,圓生樹「妙香芬馥,順風熏滿百由繕那」。傳說佛曾在此樹下為母說法三月。

此圖除了呈現佛教的世界觀,以及人類的衣食住行活動、日月星辰的大小及晝夜、四季變化等,從微觀到宏觀的角度,闡述佛教的宇宙觀。

以下為《三界九地圖》全圖:

《三界九地圖》



延伸閱讀:
從孔雀法看佛教的宇宙、環保觀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