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六祖惠能圓寂紀念日:因《金剛經》而悟道的他,曾開示「無相懺悔」的法門⋯⋯

農曆八月初三(今年合陽曆9月9日)是禪宗六祖惠能的圓寂紀念日,我們整理了這篇短文,以示紀念。

六祖惠能的悟道因緣

一位少年背著一大捆柴火,走過熙來攘往的街道,趕著上市集去賣柴。在四周的喧雜聲中,他忽然聽到有人誦念《金剛經》。雖然他並不識字,但心中卻因此生起了求道之心。

以賣柴維生的惠能,想要前往黃梅拜見禪宗五祖弘忍大師,又擔心母親沒有人奉養。幸好有善心人為他資助銀兩,他才安心跟隨弘忍大師學法。

有一天,弘忍大師集合徒眾,讓他們作一偈頌。惠能呈上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聽後,便知道這首偈語已見性。後來,他向惠能傳授《金剛經》之道。惠能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句,便大徹大悟。五祖心感欣慰,並傳授衣缽。

惠能大師在廣州法性寺、曹溪寶林寺等地弘揚禪法逾四十年。713年,大師於新州國恩寺圓寂,世壽七十六。他傳法後,禪宗形成了五家宗派(臨濟、曹洞、溈仰、雲門、法眼五宗),應驗了初祖達摩大師所說:「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無相懺悔

《六祖壇經懺悔品第六》中,惠能大師曾開示「無相懺悔」之法,達到從前的念、現在的念和將來的念,念念都不被愚癡所轉,念念都生起智慧。(「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

法鼓山僧伽大學教務長常啟法師曾開示:「無相懺悔不強調『對與錯』,而是在起心動念的根源處,也就是『現在這一念』。」法師指,在懺悔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執著於對或錯,便會生起計較得失之心,繼而追逐未來,生起更多煩惱。不被貪瞋痴所染,也不執於幸福快樂,才是真正的不著相。

因此,我們在懺悔惡業之餘,也要「回到當下此刻」,不陷入於追悔過去或擔憂未來當中,重新出發,從而達到「無相懺悔」。

延伸閱讀:
慧傳法師、溫金玉教授對談「人間佛教的制度觀」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