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如何修福修慧,招感清淨「善財」?

(圖:Pixabay)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這裏的「道」指的是符合大道的正確方法。 如果不擇手段、不惜代價謀求財富,不僅難以長久,還可能透支福報、損毀善根。 這樣的財,就是人們常說的「凶財」,後患無窮,不可不慎。

財富,其實是善業福報的變現。 存善心、行善事,自能招感清淨「善財」。 天生財運不足的人,當多行善、攢福報;財運豐厚的人,更須保持清醒,不被「潑天的富貴」沖昏頭腦,耽著享樂,當積德行善,上供下施,令福田「永續發展」,生生增上。

行善事 · 何為善

行善,要先搞清楚甚麼是善。標準有誤,很可能偏離初衷、好心辦壞事。

《成唯識論》云:「能為此世他世順益,故名為善。」可見,對現在及未來都有利益,才能稱之為善行。

例如,佛教所倡導的布施:

一、克服自私慳吝,為現世樂

二、為將來招感無盡財富,為來世樂

三、累積成佛資糧,為究竟樂

此外,行善有不同的行為標準。《十善業道經》云:「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人天乘、聲緣乘、菩薩乘,雖都在修習善法,但發心不同、業行不同,果報自然也不同。

修人天乘的五戒十善,能得到現世及來世的人天福報,但未能解除迷惑、煩惱,無法究竟離苦。

修聲聞乘的三十七道品,能破煩惱障、見空性、除輪迴,但發心為自利,所知障依舊,終須回小向大。

修菩薩乘的六度四攝,發心為利益一切眾生,在無我利他的過程中圓滿福智資糧,完成最究竟的自他二利——成佛。

因此,行善不僅有「好心」就好,還要有足夠的「智慧」抉擇,懂得何為真正的善,如何能更好地帶給自他現世、來世甚至究竟的安樂。

做善事時要檢視三個要素:發心、專注、迴向。若能發起廣大菩提心,做事過程中保持專注、清淨,做完後將功德迴向眾生及無上菩提,必能感得不可思議的殊勝果報,清淨善財不求自來。

願眾生明了因果,善財無盡。

轉載自上海玉佛禪寺:
https://mp.weixin.qq.co…wnl7few

延伸閱讀:
須菩提、阿難、舍利弗尊者各以何因緣發起大菩提心?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