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妙熙法師:我推廣素食的原因──慈心不殺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是在形體上各有不同而已,將來必定成佛。(圖:Unsplash)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是在形體上各有不同而已,將來必定成佛。因此,對於活生生的動物,何忍殺之食之?所以,推廣素食是最大慈悲,是最好護生,更是環保體現。

吃素好處多,以我為例,自己出生在佛教家庭,從小就跟著母親到寺院做功課,也很喜歡動物,吃全素至今逾30年,身體健康,尤其,每天處理《人間福報》報社事務,雖然繁忙,但頭腦仍保持清晰,這就是吃素的好處。

醫療研究顯示,植物性飲食能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冠心病風險降低四成。此外,健康素食還有減輕腸胃負擔、降低體內毒素、避免尿酸過高等益處。

反觀肉食對地球環境造成傷害,由於肉類需靠畜牧業提供。根據聯合國發表的報告指出,畜牧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佔全球人類活動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一成八,甚至高於運輸業,這也是對全球環境造成重大傷害的前三大主因之一。因此,人類如果能素食,將對環保帶來莫大助益。

至於吃素由來,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曾經開示:許多人把素食視為信仰佛教的指標。其實,佛教最早從印度傳入中國時,並沒有規定僧人不許食肉。

佛教對於動物,一直秉持著平等慈悲救濟觀念,給予保護。(圖:Unsplash)

《大般涅槃經》裏,佛陀言:「食肉者,斷大慈種。」於是後人為了實踐慈悲精神,而倡導吃素。一直到了南朝,梁武帝出於悲心,制定〈斷酒肉文〉,提倡僧伽全面食素,並鼓勵在家信眾學習,自此,佛教與素食的關係才更加密切。

素食之所以能流傳是受到中國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主張仁愛、提倡孝道,孟子說:「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所以君子遠庖廚。」

此外,父母過世服喪期間,子女布衣蔬食,禁斷酒肉;甚至遇上重大祭典時,人們也要齋戒沐浴,以示對神祇的敬畏。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戒殺放生」的觀念與儒家「仁愛」思想結合,也使得素食風氣更加興盛。

佛教對於動物,一直秉持著平等慈悲救濟觀念,給予保護。在《緇門崇行錄》裏,記載了許多護生的故事。例如:南朝的法朗法師,將講經所得到的供養,除了拿來刻佛經、造佛像、建塔蓋寺、救濟生活窮困的人之外,看到待宰的牲畜,也會買回去飼養。

唐朝慧斌法師,每天出門前,深怕踏傷蟲蟻,都會先以掃帚輕掃地面,以示驅趕,他們這種精神,可以說都是奉行慈悲的具體表現。

近代佛教居士豐子愷的《護生畫集》。書中內容除戒殺、護生、善行之外,還彰顯了因果報應、互助互愛的精神。

《法句經》:

一切皆懼死,

莫不畏杖痛,

恕己可為譬,

勿殺勿行杖。

世間沒有比生命更可貴的,千萬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傷害了無辜生命。護生,不僅是為對方延命,也是為自己延壽積德。

不過,可能有人會說,現代肉食是很普遍事情,也是富裕社會表現。但他們卻不知殺生吃肉會有因緣果報。

千百年來碗裏羹,

怨聲如海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

但聽屠門夜半聲。

這首佛門警語,道盡刀兵劫難(戰爭)源自殺生業力的感嘆,所以,不要小瞧殺生食肉後果。

不管從健康或宗教角度,素食一直是人生最好的選擇,盼望有志者一起推廣,共同愛護地球、珍惜生命。

轉載自蔬福生活:
https://vegemap.merit-…ews_detail?id=5822

延伸閱讀:
【Green Your Month】香港一班年輕農夫開設城市水耕農場,種植向「高空」發展,解決土地問題。他們積極推廣本地菜,鼓勵多吃素食!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