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成都文殊院舉行「無心茶會」,以茶參禪

(圖:成都文殊院)

近年來,成都文殊院以宗性大和尚提出的「寧」「敬」「簡」「悅」為精神意趣,「無事為本」「無念為宗」「無心合道」三重境為接引,借鑒禪宗普茶和雅的儀式感,涉入禪堂靜坐的體驗感,開創「無心茶會」文化活動。自2021年清明節盛啟「無心茶會」第一季後,文殊院於同年盛夏再次舉辦了第二季「無上清涼茶會」。

2022年暮春清明,「無心茶會第三季·雲水清明」由空林佛學院、立心書院、香園禪意生活體驗區聯合承辦,文殊院首座能幹法師、西堂本一法師蒞臨,文殊院常住及佛學院法師,巴蜀文化界名人、學者等,於祖堂前靜啟茶席。

寺院自古就有清明時節祭祖掃塔的傳統。此次文殊院清明祭祖活動,既遵循古制又推陳出新。它延續了「無心茶會」第一季的風格,將祭祖與茶禪相結合,借供茶感念先祖,用品茗感悟人生。

虔誠敬獻  祭祖念恩

磬響三聲,收攝身心。茶會進入第一個環節「虔誠敬獻」。

香園禪意插花師在這季甄選柳枝、素菊,為茶會注入新生氣息。席間蜿蜒而行的白石枯山水,宛如一條時光長河,將眾人帶回記憶的深處。

佛前供花是佛教傳統,供養諸佛香花能獲得端正容貌及殊勝福報。沐手敬香後,燈香師以紫砂花器及寓意追思的菊花,做中式插花一盞,獻供祭祖。

在殿門一側的供茶區,主泡師以中國茶道沏茶一碗,由本一法師在祖堂前供茶。供茶完畢,法師們用川腔梵唄唱誦《虔誠獻花香》,表達對空林堂上歷代祖師的感恩與追思。

「祖堂」位於文殊院中軸線右側偏院,殿內供奉有文殊院十七代三十餘位祖師的牌位,中間為文殊院中興祖師慈篤海月禪師畫像。這座莊嚴的殿堂裏,記載著文殊院自清代重建起的300餘年間,祖師們護法住寺的巍巍功德,以及弘法利生的事蹟。

茶飲三道   禪茶一味

禪堂坐香常以三錘木魚,作為止靜的號令。茶會借鑑了禪堂號令,以木魚三響進入第二個環節:禪茶一味。

席間,連日來的陰霾天氣被春陽照破,林中的小鳥嘰嘰喳喳。賓客們放鬆身心,靜聽古琴演奏《流水》《良宵引》及尺八演奏《雲一朵》,品茗悟道。

茶事開始(圖:成都文殊院)

茶會借鑑了叢林普茶及禪堂茶飲的規矩、特色,共設「三道茶」:

一. 花隱·甘露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花隱」採用四川蒙頂山甘露,加上文殊院中的鮮花製作而成。湯色黃中透綠,透明清亮;口感鮮爽醇和,花香馥郁。第一道茶藉此春煦和暖、萬物生長之機,令賓客身心放下,沐浴在春光中。

二. 舊時·紅茶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舊時」為蜀州紅茶,採自四川崇州的山間喬木。湯色橙紅明亮,花果馥郁,口感醇厚。川紅與滇紅齊名,自古備受蜀人青睞。在飲至第二道茶時,賓客們的千言萬語都化作一滴回甘,淌入心扉。

三. 圓滿·三寶茶

問君心印作何顏?心印何人敢授傳?

歷劫坦然無異色,呼為心印早虛言。

須知本自靈空性,將喻紅爐火裏蓮。

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圖:成都文殊院)


「圓滿」又稱三寶茶,混合綠茶、乾薑、紅糖與花椒,經炭火烹煮而成。陽春三月,蜀地仍未褪去濕寒,飲此茶易於散寒昇陽。有人說它是茶,也有人說它不是茶。主持人連忙提示賓客:端杯便飲,往無心處會!

寺院是出家人修行用功的地方,文殊院又是蜀地知名禪宗道場,「無心茶會」的特色呼之欲出:「川味」濃郁——以川茶、花椒為茶飲特色;「茶禪」為髓——全程止語、以茶入禪境。茶會雖然有別於傳統叢林的普茶,但其內在核心確是一樣的,那就是在追思祖師的同時,借茶機參禪悟道。

(圖:成都文殊院)

「無心茶會」效仿禪堂用功,靜坐幾支香後,由上座長老替大家「考功」,看賓客是否契入茶道,並予以點撥。席間,能幹法師受邀為大家開示。

法師回顧了茶文化的起源,以及四川人愛喝茶的生活樣態,並由茶聖陸羽說到茶與禪的緊密關係。他為大家分享了趙州禪師「喫茶去」的經典公案,認為禪師不分貴賤、逢人便說「喫茶去」,體現的正是「禪」無處不在、無言無相的狀態,以此啟發現場賓客「禪」是需要通過喫茶去體悟的。

他說:「清明節是追思祭祖的節日,我們在祖堂前除了祭祖,也以禪宗叢林喝茶的形式參禪悟道。當喝茶不說話時,大家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在體悟『禪的味道』上。其實,禪的精神一直都在,只不過現代人沒有領會而已。希望佛教界能與學術界聯動起來,讓禪文化變得更加鮮活,以助世人提高生活品質。」


節錄轉載中華網佛學:
https://fo.china.com/m/fonews/20001205/20220510/25613900.html

延伸閱讀:
莫失莫忘,發菩提心:觀如法師帶茶禪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