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放下執著,放生自己

(圖:Pixabay)

春季萬物復甦,小動物也開始繁衍生息。所謂天地之大德曰生,「勸君莫食三月鯽,千萬魚仔在腹中;勸君不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願大家護生,慈心不殺。

其實,護生放生的意義,不只放生物命那麼簡單。令動物失去自由的,是繩索、樊籠。 生而為人,雖沒被鎖鏈纏身,也沒被牢籠囚禁,卻依然無法活得歡喜自在、無憂無慮。

為甚麼會這樣呢?

因為人有心,即使身無枷鎖,心中的無明執著、因執著產生的貪瞋煩惱、因煩惱造作的不善業、因業力招感的有漏果報身及種種習氣、境遇,也會編織出一條繩索,建造起座座監牢,將我們緊密纏縛,不得自在、無處可逃。

執著於甚麼,就會被甚麼裹挾和傷害。 執著的東西越多,執著的程度越深,牢籠的牆壁就越堅固,造成的痛苦就越沉重。

因此,於我們而言, 擺脫執著是解脫痛苦、獲得自由的最根本途徑,是「放生自己」最重要的功課。

令我們執著的對像有很多,大致分為外在的執著和內在的執著 。

外在的執著,主要包括對五欲的執著、對身體的執著、對名利的執著、對家庭感情的執著。

對五欲的執著

五欲是色、聲、香、味、觸,也就是對眼睛看到的,耳朵聽的到的,鼻子聞到的、舌頭嚐到的、身體接觸到的這五種感官境界的執著。這是一般人最明顯的執著,尤其是現代這個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時代,我們對五欲的執著是非常強烈的。甚至,整個外在環境,也不斷激發和鼓勵我們對五欲的執著,即各種各樣的「快餐式的享樂」。

一旦建立了依賴感官刺激的心理模式,我們就逐漸失去享受自然、清淨、寧靜、簡單的能力,失去了感受幸福的能力。

對身體的執著

對身體的執著,是本能的、根深蒂固的。 我們會幻想身體是永恆的,希望長生不死、永遠健康、永遠年輕、永遠美麗⋯⋯

但事實上,身體只是我們此生生命寄居的處所,它會老、會病、會死、會腐爛、會消失。如果不放下對身體的執著,一旦發生任何與期待不符合的變化,都會讓我們痛苦、焦慮、恐慌。

對名利的執著

這世間最難放下的還有名和利。財富、地位、事業等等都與名、利密切相關。「八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基本上就是對名和利的執著。 於此相關,我們對於順境和逆境也都很執著、很在乎。

然而,名利終究只能是一時的輝煌,何況我們還會為了追求名利,造作種種傷害自身健康和他人利益的事,給未來生命埋下禍根。

對情感家庭的執著

身為有情眾生,我們對情感家庭的執著是非常強烈的,愛而不得、相愛相殺、因愛生恨⋯⋯真是剪不斷理還亂。

但每個生命終究是依自身所造作的業力流動,緣聚時相遇,緣散時別離。 過度的執著和佔有,會令相遇和離別都痛苦不堪。

內在的執著中,最關鍵的就是對心念或念頭的執著,包括對觀念、想法與見解的執著,對各種感受、情緒的執著,以及對名言概念的執著。

一旦觀念、想法、感受、情緒被否定,或與他人發生不一致或衝突時,便會忿忿不平,甚至像被褻瀆了神聖領域一般,水火不容、勢不兩立。人類歷史上以及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不乏這樣的悲劇事件。

事實上,我們的觀念、想法、感受、情緒一直在隨著因緣變化,名言、概念也不等於事實,執著於此、彼此傷害,實在令人無奈又痛惜。

想要擺脫以上所列的種種執著,說來簡單,做起來實不易,需要不斷學習佛法智慧,並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思惟,進一步在善知識的指導下,精進如法地修行、實踐。如此定能撥開迷霧、照見實相,勘破執著、解脫自在。


轉載自上海玉佛禪寺:
https://mp.weixin…6Z5VjsYUA

延伸閱讀:
佛教反對任何形式的「執著」嗎?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