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潘宗光教授:佛教與現代科學有多個地方吻合⋯⋯

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潘宗光教授 (圖:鳳凰網佛教)

近日,由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會主辦的名家對話系列之(七)在觀音講堂舉行。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西方寺方丈寬運法師,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精進慈善基金會會長潘宗光教授,以「佛教的應用及科學觀」為主題展開對話。對話過程中,潘宗光教授表示,我們的意識是一個很大的動力,可以影響周邊的情況。但一般人的意識不夠強大,所以心隨境轉。假如透過修心,慢慢加大自己的意識形態,可以心不被境轉。再高層次的修為,心能定,可以令境隨心轉,最終達到「一切唯心造」。

潘宗光教授:

佛講的道理跟現在科學很吻合,我不需要科學證明對還是不對。佛陀說對就是對了,不需要甚麼證明的。我們說佛的講法,跟現代科學非常吻合。

我今天用很多科學的理論來說明,(它們)跟佛教講的道理非常吻合。所以我越看越覺得,佛是真的不可思議,佛是真的智能層次太高了。二千五百年前講的道理,現在一步步看來跟科學非常吻合。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你看起來花是真實的嗎?現在我跟你分享一個科學的體會,比如我看見這個花,我看那棵樹,你怎麼看到這棵樹的?這樹的光,反映到我的眼睛,進入我眼睛的視網膜。視網膜將這個光的光子,轉變成了電子。透過電子信號,傳達到我們大腦的視覺區。然後到了皮層裏面神經元,將信號組合起來,變成一種神經的網絡,神經網絡將樹的影像展示出來讓我們看到。

我們看到這棵樹,不是真正看這棵樹,這是腦裏面想像出來的影像。我可以這麼講,假如我們閉上眼睛,你的樹還是在腦裏面一段時間,不會突然間消失的。所以我們看到的樹,不是真正在看樹。就是樹投映在我們腦裏面的一個影像,問題在這裏。

因為腦的腦電波,腦的神經元組合變現象,裏面有很多過去的經驗、感情、知識,有關的就被吸納進來,組合形成精神的網絡。我們的精神網絡,不單單是事物的訊息,也加進去很多個人的體會。

我們看這個樹,是你的樹,你感覺的樹,你看這棵樹跟我看這棵樹,同一棵樹,大家體會可能不一樣的。譬如這個綠色,綠色是多深,多淺的綠色,我們每個人的感覺不一樣。你對這一棵樹,覺得哎呀!很好,或者不好。這是受你的感情所影響。

所以我看這棵樹,不是真的看到這棵樹,每個人看同一棵樹,也有他自己樹的概念,究竟真實是怎麼樣的?沒人知道。

我們不停吸收很多外面的訊息,看到、聽到的、觸摸到的。訊息保存在我們大腦皮層的數據庫,也形成我們的意識。我們意識裏面有很多是非常個人主觀的一些概念。當我們體會世界,體會這棵樹,體會大和尚,體會一切事情,是有很多自己主觀的主見,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現實世界。

我的世界就是這個世界,不是(絕對)真實的世界。是我透過吸收外面的訊息,在大腦裏面重新建造一個精神網絡,展示出來了,這就是我的現實界,跟你可能不一樣。非常出名的科學家霍金教授,他講「模型所依實在論」,每個人所看到的實實在在的情況是他個人的模型展示出來的。 「模型所依實在論」是霍金教授非常出名的一個理論。他說我們看到的一切,其實是每個人的模型,所展現出來的。

其實我們的意識,是受到很多不同因素干擾的。我的意識能量,可以影響周邊的環境。環境也可以影響我的意念,所以我們看問題不是(絕對)真實的。

舉個例子,有兩對夫婦,甲、乙兩對夫婦,晚上一塊吃飯很開心,談話很開心,好像每個人都非常快樂愉快幸福的。吃了晚飯以後,過了一兩天,聽說乙的夫婦感情破裂現在辦理離婚手續。甲夫婦覺得很奇怪,前兩三天才一塊吃飯,看著他們感情非常好啊!很融合,很融洽,為甚麼這樣?他們坐下來想想,突然間發現,當天晚上很多很小的動作,很多語言之間,也隱藏很多不滿意的地方的。他們兩個人因為很多時講的話,眼神,也表現出一些不是好的感情,不是好的情況。

但在當時非常歡樂的情況,這些小的動作,沒有留意,忽視了。所以他們(當時)的感覺就是他們非常好,但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很多情況,他們的講話,他們的表情,是表示他們已經有很多問題存在了。現在坐下來再想一想,將過去認為不重要的訊息,再拿出來再重新檢討一下,便覺得他們其實感情已經不太好了,但在不同的環境底下感覺不到。

我想說甚麼呢?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對每件事的看法、想法、評價,是受到很多感情所影響的,不是 (絕對) 真實的。當你再將很多很多不同的訊息加起來,微小的也加起來看,你得到的結論可能不一樣。所以我們看這一切事情,很多是我們主觀的概念。很多是我們的意識推動我們這樣想,這樣看。這個想,這個看,可能不是完全對的。

所以意識,從量子力學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動力,可以影響周邊的情況。但一般人的意識不夠強大,所以心隨境轉。假如透過修心,慢慢加大自己的意識形態,可以心不被境轉。再高層次的修為,心能定,可以令境隨心轉,最終達到一切唯心造。所以,佛教的教導跟科學很多地方非常吻合。

我今天為甚麼講這些?我的願望是幫助新人。跟他們不要講太多佛教非常深奧的理論,講這些簡單理論「四聖諦」,無常、無我等等。用現在的語言,現在的案例,現在的科學讓他們容易接受。

當他們接受以後,認識佛法,便知道佛教不是迷信的,佛教也是科學的。他們接受以後,進來佛門了,我們再交給法師,怎麼教導他們深奧的佛教理論,幫助他們怎麼修心養性,幫助他們改善他們人生觀,達到更快樂,自在的人生,最終能夠擺脫生死。


轉載自鳳凰網佛教:
https://fo.ifeng.com/c/8E07faMhCUm

延伸閱讀:
卑詩大學研究員:腦神經科學支持佛教「無我觀」。我們的意識流不斷變化,沒有「不變的自我」⋯⋯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