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陝西發現中國最早的金銅佛像,這對佛教史研究有何啟示?學者:這種造像,有利於佛像大規模傳播⋯⋯

去年12月9日,考古人員在發掘咸陽市一處東漢家族墓地時,發現了兩尊目前中國(出土時代)最早的金銅佛像。近日,研究人員探討論新出土佛像的意義,認為這樣的造像有利於佛像的「大規模傳播」。

其中一尊為釋迦牟尼佛立像,通高10.5厘米,身穿通肩袈裟,右手上舉施無畏印。另一件為五尊浮雕坐佛組合像,通高15.8厘米、寬6.4厘米,坐佛於蓮座上結跏趺坐。這兩尊佛像都以銅錫鉛合金製作,面相、衣紋等有犍陀羅造像風格。

從隨葬陶罐銘文「延熹元年十一月廿四日(公元158年)」可見,這兩尊金銅佛像是東漢晚期遺物。由此得知,在東漢時代,佛教已在中原地區廣傳。

新出土佛像的意義

今年2月25至26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合辦「發現中國最早的金銅佛像」線上研討會,討論新出土佛像對佛教研究的意義。

參與者包括印度學教授羅伯特(Robert L. Brown)、耶魯大學宗教研究助理教授格林(Eric Greene)、南加州大學中國藝術史副教授李琛妍(Sonya Lee)等。

研究員認為,這次的考古發現,讓中國佛像出現的年代「提前約200年左右」。

羅伯特教授表示,據現時的考古資料,印度與中國首次出現佛像的時間,都在公元一到二世紀初之間。雖然兩地的佛像風格迥然不同,但表達的教義精神基本一致。

他指,新出土的這兩尊佛像,以當時的技術來說甚為先進。他認為,在佛像傳播過程中,金屬造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該年代,中國和中亞地區以金屬造像為主,而印度地區則以石像為主,如公元前二世紀發現的桑奇佛塔(Sanchi Stupa)和巴賈石窟(Bhaja Caves)等。到了大約公元四、五世紀末期,印度、斯里蘭卡和東南亞地區也出現了大量的金屬造像。

自古以來,佛像的種類很多,有木刻、石雕、金屬鑄造的,也有用絹紙畫印的。這些都是佛陀涅槃之後,佛弟子為傳法而發展出來的藝術,能夠表現佛陀的法相,令觀賞者攝心,甚至生起感應。

羅伯特教授指,由於金屬佛像沒有固定的模型,風格、圖像等可以輕易改變,便於大規模傳播(也便於遷移攜帶、隨行供養)。然而,由於金屬可被熔化,流存至今的造像不多,希望日後可以發現更多例子。


延伸閱讀:

最早期的佛教藝術:從無佛像時代的佛塔和象徵表達形式體會時人對佛陀的懷念

印度考古人員:「金剛座」於菩提伽耶出土。它標示了佛陀成道的地方⋯⋯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