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國際佛教傑出女性獎」將於3月8日(婦女節)在印尼頒發,今年共有二十一位僧、俗女性獲此殊榮,包括香光尼僧團人文志業副都監暨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館長自衍法師、梵音歌手瓊英卓瑪(Ani Chöying Drolma)、馬來西亞新山法霖學院住持繼歡法師等。
二十一位僧、俗女性獲獎
遴選委員會讚揚自衍法師對佛教的卓越貢獻,她在佛學院任教三十餘年,長期培育僧才;近四十年來,法師見證並推動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服務的重大轉型,從紙本到數位、從實體館藏到虛擬館藏、從手動升級為人工智慧服務。
香光尼僧團方丈悟因長老尼表示,自衍法師雖領執圖書館管理工作,但她所做的都是佛教界的事;近四十年來,法師蒐藏、整理與提供佛教法寶,奠定很重要的基礎,能夠獲第二十四屆國際佛教傑出女性獎,值得嘉許。
梵音歌手瓊英卓瑪(阿尼)的一生充滿了波折。1971年,阿尼生於尼泊爾加德滿都一個貧困的難民社區,她跟媽媽經常遭患有情緒病的父親虐打。為了離開暴力,她決意出家,學習佛法。
童年的創傷,在她心中留下了難以紓解的憤恨。其上師烏金仁波切以《法句經》開解她:「仇恨永遠遏止不了仇恨,只有愛可以。何不嘗試點起蠟燭?」
在療癒受創的童年後,她發願以妙音淨心,為他人的人生路上燃點起蠟燭。為了支持各項慈善活動,阿尼持續在世界各地演唱佛曲。
阿尼亦身體力行,投入多項慈善事業,不僅擔任尼泊爾首位聯合國兒童基金大使、創辦Arya Tara (意即聖救度母)學校,讓貧困女孩就學,還曾經救助尼泊爾的流浪犬,並為貧困社區提供乾淨飲用水等。2019年,她啟動了一項治療重度燒傷患者的募款計劃,並於2021年與尼泊爾吉爾蒂布爾(Kritipur)政府合作建立了一間長者日間護理中心。
馬來西亞新山法霖學院住持繼歡法師,長期從事文字弘法,在各大報章及佛教雜誌發表文章無數。在推動佛教團體的貢獻方面。法師於1993年成立了新山法霖學苑,並將之發展為以弘法及教育為主的團體。此外,繼歡法師也擅長主持八關齋戒以及一日念佛共修會,在該國佛教界頗負盛名。
尼泊爾的拉克希米(Laxmi Rai Tamang),是一名職業治療師和社會工作者。2021年起,她在卡魯馬蒂寺(Carumati monastery)學習佛法,並向大眾提供免費治療,同時為數座寺院的比丘尼終身免費的服務。此外,她定期向各個年齡層的有需要人士捐贈食物、衣服和金錢等。2022年,她與「衝突受害者和殘疾人士協會」(Conflict Victim and Disabled Society)合作,為數百名兒童安排了免費的治療課程、食物和衣服。
其他獲獎者包括緬甸的Dhammakamala法師、印尼的Nyanapundarika 法師及「優劇場」創辦人、表演藝術家劉若瑀等。
「國際佛教傑出女性獎」由泰國的拉塔納瓦利比丘尼(Bhikkhuni Rattanavali)和美國比丘尼李博士(Bhikkhuni Dr.Lee)創立,旨在表揚女眾對佛教弘法乃至世界和平的貢獻。此獎已有二十三年歷史,有超過二十個地區逾200位女性獲獎。除了對佛教的貢獻之外,廣義的利生工作,例如醫療、社會扶助,乃至促進世界和平等,都是提名的考慮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