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從厭倦佛法到熱衷弘法的傳奇──何鴻毅居士訪談

何鴻毅居士反對佛教宗派起門戶之見,主張互相包容、百花齊放。
何鴻毅居士反對佛教宗派起門戶之見,主張互相包容、百花齊放。

平時參加法會,可有見到孩童被父母帶來,目無表情地跟著禮拜?可有發現在佛學講座中,有些小朋友在發呆或自顧自的玩耍?甚至,您可能也曾經受過這樣的「苦」?

11月,筆者訪問一位來自佛教世家、現在活躍於教界的佛教工作者。出乎意料之外,原來他小時候也發生過上述情形,故最初對佛法不太感興趣……

小時不願去法會

1935年,何東爵士夫人──張蓮覺居士創辦了東蓮覺苑,致力組織佛教活動及學院,與中港眾多高僧往來頻密。東蓮覺苑乃當時的佛教活動中心,對本港佛教發展影響深遠。

張蓮覺居士的孫兒何鴻毅居士,在這種家庭背景中長大,自小就見慣念經拜佛,但年幼的他只是被帶去法會,沒有人解釋在做甚麼,故並未培養出對佛教的興趣,甚至有點厭倦,不想參加法會。

了解、實踐佛法最重要

後來,何鴻毅居士認識了悟一法師,隨他遊山玩水,期間法師應機隨宜,淺白地解釋佛法,讓他得窺佛理堂奧,並明白到佛教徒不必經常去寺院拜佛上香,更重要的是明白佛法義理,將之融入生活,養成待人處事的習慣。了解、實踐佛法,同樣是虔誠的表現。

佛法博大精深的內涵,影響了何居士的世界觀。他覺得相對於整個世間,個人只是很渺小,因此應該謙卑恭敬;由於三世相續,現世的事情遂顯得「不外如是」──人們緊張的東西,其實也沒甚麼大不了,只是自己太執著而已。看得開、放得下,處之泰然,自然身心輕安。

豐富多彩的佛門網
豐富多彩的佛門網

跳出寺院框框

明白佛法的精妙、從中受益後,自然會想到與人分享,希望眾生共沾法喜。何居士秉持先祖母張蓮覺居士的遺願,管理香港東蓮覺苑,並於1994年在溫哥華成立加拿大東蓮覺苑,把法務擴展至西方。

1995、96年左右,何居士想到寺院能容納的人數有限,弘揚佛法應面向全世界;加上早年悟一法師的啟發,修行、傳法並不限於寺院圍牆之內,促使他構思以電子方式向全世界播送佛法,達致最大的弘法效益。

於是,佛門網(www.buddhistdoor.com)應運而生。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互聯網遠不如今天般普及,甚至不是太多家庭擁有私人電腦。當年,筆者還是初中學生,連「互聯網」也沒聽過呢!何居士能預見網絡在多年後的重要性,率先開發佛門網,令人不得不佩服!

香港佛教史上舉足輕重的東蓮覺苑
香港佛教史上舉足輕重的東蓮覺苑

弘法為上 不分宗派

佛門網,猶如方便全世界人進入佛法的大門。各宗各派的圖文及活動訊息,都可在這個網站內看到。

筆者不禁疑惑地問:「不少佛教宗派、道場或個別導師都設立了關於自己的網頁,而東蓮覺苑歷史底蘊深厚,佛門網卻不特別標榜所屬的道場或宗派,更傾向於推廣整個佛教,包括不同的傳承或導師。為何您有這樣的胸襟和遠見?」

何居士答道:「南、北、藏傳佛教的不同派別,皆在弘法利生,都是好的。大家方式不同,但目標一致,無須分別彼此,應該讓大家百花齊放,各盡所能發揮。」

「東蓮覺苑本身屬於淨土宗的吧?」

「對,但我們不應自私地獨尊一派。香港、加拿大東蓮覺苑均有給機會其他宗派宣傳,甚至借用場地。」

筆者私忖,過往不同傳承交流不足,導致互相誤解和毀謗。例如漢傳貶低南傳是獨善其身的小乘、藏傳只是不純正的密宗;南傳批評漢傳的大乘並非佛說……這些曲解近年已得到平反,但仍有部份行者固執門戶之見。內部鬥爭不息,焉能齊心對外宣弘?我們正需要像佛門網這樣的一個中立平台,溝通各大門派,加強彼此的認識與合作。

深入淺出 以理度人

何居士同時生活於東方與西方社會,觀察到西方人對佛法很有興趣,喜歡提問,年輕人信佛越來越多。他認為這是因為佛教強調自力──自己的問題由自己解決,而非求神拜佛、假手上天,比較切合現代人思惟。

東方人普遍對佛教認識較多,但部份人只是跟隨傳統上香拜佛,成為習俗,流於形式,未必能活用佛法、自利利他。

由此說來,對於西方人固然要詳細解釋佛法內涵,對於東方人亦然。何居士指出,弘法應以義理為重,其中首要是以簡單的文字,向年輕人入手。因此,他對於佛門網編撰了大量生活化的佛法圖文及心理健康資訊,甚表欣賞。

另一方面,何居士也重視深入的佛學研究,贊助美國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加拿大卑詩大學、多倫多大學;香港大學;泰國國際佛教大學等多國高等院校,開設短期的佛學講座與長期的佛學課程。

筆者亦相信,現今科學昌明,要人依從某種傳統,最好先「以理服人」。再者,法義能直接轉化人心,進而改善人生;儀軌事相,也必須配合法義,才能發揮真正效用。誠如何居士所言:「最重要是讓人們明瞭佛法義理,而非徒事儀式。」

文化X藝術X佛法

除了佛教機構,何居士還設立了「何鴻毅家族基金」,推廣藝術、中華文化和佛教哲學。

何居士認為,文化和藝術都可提升個人修養,為世界帶來正面影響;而佛法則包含一切文化藝術,文化和藝術也可帶出佛法。

「何鴻毅家族基金」曾在香港、多倫多、紐約、三藩市、倫敦等地的大學或博物館,展覽中國文物及現代藝術品,例如兵馬俑、書法等;2014年,將先後於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溫哥華美術館,籌辦「紫垣擷珍——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覽,展出250件歷史珍品。

此外,基金亦贊助維多利亞與阿伯特博物館開設英國首家佛教雕塑常設美術館,以及不丹佛教藝術的保育計劃和大型巡迴展覽;資助倫敦考陶德藝術學院設立佛教藝術碩士課程。何居士希望藉此讓各國人士,尤其是年輕人,認識佛教多一點。

感恩+借鑒

何居士把自己的經歷娓娓道來,讓我們意識到上述種種佛教資源並非必然,而是有賴各方因緣成就,值得珍惜;他的理念,對個人修學佛法的方向,乃至對大眾傳播佛法的方式,都有深刻的啟發。謹願更多人能認同這些理念,多方合作,共同弘法利生,締造人間淨土!

※ 延伸閱讀:〈東蓮覺苑佛教教育〉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