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泉州開元寺 (下):甘露戒壇--戒爲定根空五蘊‧壇垂象教入三摩

甘露戒壇
甘露戒壇
甘露戒壇壇分五級,正中央供奉明代木雕的盧舍那佛坐像。
甘露戒壇壇分五級,正中央供奉明代木雕的盧舍那佛坐像。

甘露戒壇--戒爲定根空五蘊‧壇垂象教入三摩

開元寺值得參觀的文物甚多,其中不可錯過的就是位於大殿後方的是甘露戒壇,因為目前國內只有三所寺院保留戒壇:北京戒壇寺(又名戒臺寺)、浙江省昭慶寺、與泉州開元寺。

甘露戒壇的地點在唐代因為常降甘露,僧人行昭於是就地開鑿甘露井。宋天禧三年(1019)要做普度,於是才建築戒壇。南宋建炎二年(1128),僧人敦炤有鑒於此戒壇未盡如古法制,所以參考道宣律師《南山戒壇圖經》將甘露戒壇改建為五級戒壇,以遵循表法。(註:9)元代順宗至正17年(1357)毀於火災,後雖重建但於明代又再度毀,此後荒廢。到了明洪武(1368-1398)年間,僧人正映重建,明萬曆22年(1595)由黃文炳資助修復,僧人如祐大力協助,甘露戒壇才煥然一新。現在的建築是清康熙五年(1666)重建,寬22.6米,深36.3米,高3.7米,四重簷八角攢尖頂式建築,壇的四周立柱斗拱與舖作之間也有24尊飛天,天花裝飾八卦藻井,有回廊環繞,正中央供奉明代木雕的盧舍那佛坐像,高1.8米,佛像坐在蓮花座上,每一瓣蓮葉上還雕刻了一尊佛像。其四周圍分列有八大護法金剛、菩薩、寒山、拾得等共27尊。壇上並立有一座高2米的佛陀真身舍利塔,根據石塔銘文,得知其中供奉有7顆如來真身舍利,是清康熙27年由鼓山湧泉寺請來的。(註:10)

鎮國、仁壽塔--紫雲雙塔擎霄漢‧瑞光淩虛日影幽

開元寺的鎮國塔與仁壽塔,是開元寺保存少數的宋代珍貴文物之一。二塔建築時間有先後,均為八角五級樓閣塔。東塔為鎮國塔,初建於唐咸通六年(865年),係文偁法師所造樓閣式木塔。文偁法師個性高潔,學佛入道很快,體悟後發心於開元寺的東南處造塔,他在四方的路口設置功德箱給路人佈施捐資建塔,錢箱總是很快就滿了,路人如果偷錢就會迷路走不出去,後來就沒有人敢再偷錢。文偁法師修行三十年不岀山,他個人所用來盛水的軍持水從不亁涸,唐乾符三年圓寂。(註:11)此木塔後毀於火災,宋寶慶三年(1227年)由守淳法師改建為七層的磚塔。後於宋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重建(1238~1250年),改建成八角五層樓閣仿木石塔,一直保存至今。塔基須彌座上有浮雕的釋迦牟尼本生故事30多幅,塔身每一門龕有浮雕的佛像,龕旁及門旁兩壁雕有羅漢護法、中印僧人等佛教人物,共有浮雕80尊,神態各異,刻工精巧,是宋代雕塑藝術的精采傑作。塔心為巨大實心柱,周圍有階梯,可攀登塔頂。塔頂用銅鑄造的葫蘆形塔刹,歷時700餘年仍光彩奪目。

西塔名仁壽塔,始建于五代梁貞明二年(916年),此地最初因地湧出高達數丈的泉水,後有一僧人渡海來掛單於開元寺。當時閩王王審知正於大都督府建造木塔,一夜夢見有僧人告訴他不如將此塔移至開元寺,鎮止該處湧出之泉水,王審知大怒,就將那位僧人斬首,不料他的頭墜下後身體忽然變的巨大無比,王審知驚駭而醒,於是去開元寺尋找該處湧出泉水的地點,當地有人告訴他那天有位瘋和尚走了。王審知於是從海外找了上好的木材,在該處建「無量壽塔」,高7層。此塔在北宋政和4年(1114)的十月十日,赫然有青黃色光從塔中照出,呈五彩寶光高衝直徹雲霄,由於有此瑞相,朝廷賜名「仁壽塔」。(註:12)

仁壽塔後來亦毀於火災,宋寶慶年間由守淳法師改建為磚塔。宋紹定元年至嘉熙元年 (1228年~1237年),寺僧自證法師改建為石塔。此塔比東塔早十年完成,二塔外觀相同,基座上雕刻有禽獸和花卉的圖案,西塔高44.06米,東塔略高為48.24米。

麒麟踏八寶照壁是在1970年代由泉州府城隍廟移到開元寺,原建於清乾隆六十年 (1795),分左、中、右三段。
麒麟踏八寶照壁是在1970年代由泉州府城隍廟移到開元寺,原建於清乾隆六十年 (1795),分左、中、右三段。
麒麟照壁主要畫面的中央段最為精采突出,以彩陶燒製雕塑的麒麟造型生動色彩溫潤。
麒麟照壁主要畫面的中央段最為精采突出,以彩陶燒製雕塑的麒麟造型生動色彩溫潤。

麒麟踏八寶照壁

距離西塔不遠處,有一座照壁,一般的照壁位於寺院中軸線前端,其功用在於迴避視線,使人不至於一眼就望穿整個寺院,是中國傳統建築特有的設計。現保存於開元寺內有一麒麟踏八寶照壁是在1970年代由泉州府城隍廟移過來的,原建於清乾隆六十年(1795)。這種結合了繪畫、雕塑、與陶藝為一體的藝術照壁非常少見。是以低溫(約800-900度)燒製的彩釉軟陶,釉層軟易於風化,但色澤溫潤,用於建築的裝飾色彩鮮艶而突出。整座照壁分左、中、右三段,主要畫面的中央段最為精采,為彩陶燒製雕塑的麒麟,左右為紅褐色陶裝飾的靈芝仙鶴圖。在壁的正中以紅、黃、青綠色彩立體堆塑成一隻生動奔馳回首的麒麟,無論是頭部眼睛或身體的動感都充滿了張力。麒麟的四足下各有一吉祥物,加上周圍所點綴了如意、珊瑚、元寶、葫蘆等共有「八寶」象徵吉祥。

開元寺的藏經閣內文物珍藏豐富。(圖片來原:《中國仏教の旅》)
開元寺的藏經閣內文物珍藏豐富。(圖片來原:《中國仏教の旅》)
鐵鐘(圖片來原:《中國仏教の旅》)
鐵鐘(圖片來原:《中國仏教の旅》)

珍藏文物見證永恆不滅的歷史

開元寺的歷史悠久文化寶藏豐富,除了以上所簡述的整體建築佈局中所見到的點點滴滴,許多珍貴的文物收藏在藏經閣內。包括了開元寺從唐以來至今的珍貴文物,有佛經寫卷、善本佛經、各種不同材質的佛像、高僧書畫墨寶、銅鐘、鐵鐘等。其中年代最早的書法寫經,是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請僧人義英以泥金書寫的大藏經。珍貴的血書佛經有元朝如照法師血書《法華經》。而宋版活字印刷善本佛經也保存了有《大佛頂首楞嚴經》、《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十善品》、《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定品》、《佛說梵網經菩薩心地品下》、《佛說月上女經經》、《大方等大集經》、宋版元代印刷的《大雲輪請雨經》,還有明代崇禎年間雕版印刷的《大藏經》、以及斯里蘭卡僧伽羅文貝葉經一部。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個清道光十七年(西元1837年)「鹿港郊公置」的鐵鐘,鑄有「泉郡南關外浯江鋪塔堂鹿港郊公置」的文字,當時台灣與泉州因長期貿易往來而發展出行郊商業組織,鹿港的商業組織中由泉州商人成立的泉郊實力龐大,擁有200多家商行,鐵鐘的銘文中所列有臺灣鹿港的行郊46家商號,證明了兩地的經濟往來密切,亦是佛教文化交流的歷史足跡。

參考資料:

《高僧傳》

《唐會要》

《開元寺志》

《泉州府志》

《泉州人名錄》

《泉州開元寺》

格日勒圖; 古泉州宗教藝術考略《前沿》 2003年No.7

http://unn.people.com.cn/GB/22220/60205/60210/60228/4230455.html

《中國佛教百科全書建築-名山名寺卷》

《中國仏敎の旅》/ [中國仏敎協会,日中友好仏敎協会編集 ; 監修趙樸初,塚本善隆]

註腳:

[9] 《開元寺志》p.20.

[10] 《泉州開元寺》.p.34.

[11] 《開元寺志》p.55.

[12] 《開元寺志》p.30.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