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Instagram
訂閱通訊
简体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Buddhistdoor Global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Menu
  • 主頁
  • 明覺專稿
    • 所有明覺文章
    • 聞法趣入
    • 思惟諸法
    • 修行處處
    • 文化薈萃
    • 人間關懷
    • 和敬社會
    • 素善人生
    • 明覺長文
    • 明覺電子季刊
    • 作者搜尋
  • 時事脈搏
  • 專題網站
    • 香港佛教歷史文化研究計劃
    • 諸佛菩薩
    • 明覺學佛
    • 觀音專輯
    • 淨土專輯
    • veggie365
    • 活好身心靈
    • 拾方視角
    • 拾方藝廊
    • 藝術當下
    • Channel B
  • 活動消息
  • 佛門淘寶
  • 十方影音
    • 精彩音頻
    • 動感影頻
  • 護持我們
  • 訂閱通訊
  • 關於我們
    • 宗旨
    • 作者搜尋
  • Buddhistdoor Global
  • Buddhistdoor Español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明覺作者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7%94%98%e5%87%a1/" title="Posts by 甘凡"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甘凡</a>

甘凡

誦滿千遍《延命十句觀音經》:古今多種靈驗事,廣布官民與僧俗

甘凡 2023-11-27

十句觀音經內文 觀世音 ! 南無佛 !  與佛有因,與佛有緣,佛法相緣,常樂我淨。&nbs…

全文 >
圖:網上圖片

南傳佛教在部派背景下之形成:佛滅後弟子對法義和戒律的歧見、經律的結集和早期分赴弘法的經過

甘凡 2023-07-24

佛教起源於佛祖釋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羅衛國,這是古印度的一個小城邦,地理上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今天屬尼泊…

全文 >
圖:網上圖片

十六羅漢、十八羅漢:聖賢僧的世態相和奇相

甘凡 2023-07-04

談到羅漢,很自然會想到佛殿裏的羅漢像。中國的佛弟子也許較多時聽到十八羅漢。其實十六羅漢出現更早………

全文 >
圖:網上圖片

少年時代的佛陀:生活和學習、氣質與思惟

甘凡 2023-05-29

每年佛誕這段時期,都有不少文章記述佛陀降生的事蹟。這篇短文集中談一談釋尊幼年和少年的事情,讓大家在佛…

全文 >
圖:網上圖片

佛誕昭啟佛出興於世、降於娑婆的因緣,提醒世人念記佛陀本懷和大願,珍惜妙法,以報佛恩

甘凡 2023-05-23

佛陀誕辰紀念日是慶祝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日子,一般訂為農曆四月初八,這天就是漢曆所記在人間出生…

全文 >

躬行法施,至死不渝:英國佛教先行者貝內特往生100週年

甘凡 2023-04-10

查爾斯·亨利·艾倫·貝內特(Charles Henry Allan Bennett,1872年12月…

全文 >
圖:網上圖片

自我康復的關鍵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甘凡 2023-02-28

《金剛經》開示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四個無相。「我相」可看成個人與另一人相處而存在…

全文 >

怎樣能修得「不見他非我是」的境界,乃至能「煩惱塵塵解脫」?

甘凡 2023-02-16

「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脫。」這幾句話出自《緇門警訓》。…

全文 >
圖:網上圖片

兔年說兔:巧智慧心的聰明兔和活著苦的尺人兔馬

甘凡 2023-01-23

今年是兔年,談到兔子,佛弟子就想到《六祖壇經》裏面,六祖惠能大師提到「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

全文 >

決定停一停,竟修補了和媽媽的裂痕: 你在「心呼吸」嗎?(常霖法師「自在生活禪」網上課程現正接受報名)

甘凡 2023-01-06

「在那活動裏,我跟一群青年人分享和示範每天早晚禪修的好處。其中一位練習了個多星期後回來找我,說希望法…

全文 >
圖:網上圖片

以信心學習法義,得安住清淨;能與人和敬共處,讓人謙和守紀,至誠皈依:《法廟經》內容概要

甘凡 2022-11-22

佛經記載,一次世尊住在釋迦人常居的彌達隆鎮內。這時拘薩羅王波斯匿就在附近一個園內遊覽。波斯匿王在園中…

全文 >

祀神不用牲!祭祀殺生,求升反墜,但結罪緣!應以行慈悲除災卻患、利眾益己⋯⋯

甘凡 2022-09-28

《佛說除恐災患經》中記載,古時有一維耶離國曾經疾疫肆虐,十分嚴峻,很多人失救死亡。於是,國王和大臣、…

全文 >
« 上一頁 Page1 Page2 下一頁 »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護持佛門網:網上捐款 | 下載捐款表格 |
恒生銀行戶口號碼 : 789-668662-883

搜尋

關於我們

佛門網內容豐富, 緊扣時代脈搏 , 提倡聞思修並重。 讀者可以在網站內的主目錄方便地找到各種内容, 並點擊進入各專題網站閱讀。

相關機構

贊助

佛門網應用程式

佛門網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 2023
關於我們 | 服務條款 | 私隱政策 | 免責聲明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