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六祖壇經》中的「自性」是甚麼?略說自性與生活日常之關係

網上圖片

《六祖壇經》是記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生平及開示典籍。「自性」一詞屢見於《壇經》。〈行由品〉記載惠能大師夜訪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說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時,惠能深自感觸心的運作,說了:「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隨之又講出自性的五項特質。可見開啟自性是學佛入道的門檻。

〈行由品〉中的五項自性特質如下:

「何期[1]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自性是甚麼?

自性是佛典常見的概念,各宗派有不同含義。有部的自性,是說因緣聚合的有為現象;唯識學的自性是「依他起」而生起的現象;禪宗的自性是指「我人本具的佛性」。

禪宗有用以「本來面目」、「佛性」來言說眾生與生具來的屬性、心意識及人格品質。「自性」是本來面目的另一個詞彙,若悟入自性,亦是契入「心相」的本源。

佛性或自性二詞,都是指眾生本來具足的,其功能是清淨、不生滅、不動搖,能生萬法,若眾生能領悟(覺)自己本有的佛性,則步入成佛之路程。當然,覺後仍需持續修習。

自性是清淨?是不生不滅

「清淨」與「有漏」在人世間是共存的。

眾生是活在多元化世界,自然處在清與俗的外境,若取單一面向來生活,皆是「執」。壇經著意提醒我們明辨黑白,但清濁不執,把生活中的「煩惱事相轉為增長菩提(智慧)的因」。

自性本自具足?本無動搖?

自性含清淨、光明質素,這都是人人皆有的寶藏,如我們深信此與生具來的質素,遇見複雜的人世事情,如燈照亮的心地光明的自性,暗中明亮,又有甚麼令我們害臊呢?

自性能生萬法?

萬法[2](世事)中有善有惡、非善非惡的客觀事態。應以自心培養出清淨能量,遇事皆平等心看待。聖嚴法師曾勸勉說:「接受它,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此話不單是用於日常生活,亦是增長自性本具有的能量(如來藏)的資糧。

自性與日常

一、自性是指人的本質及心理狀態。現代術語:自我意識(是與生俱來的)。

二、常感知自性功能。眾生本來具備佛性的潛質:清淨、光明及覺醒能力。

三、修行需有著力點。雖然眾生本具佛性,如果沒有修護的願心及在生活中定期修煉,佛性仍處於暗藏處而未能顯露,如未接上電源的燈泡。

四、佛家稱自性、本來面目,其意是勸化眾生,宜感知及認知自我存在、於當下生活中體驗及實踐佛法、優化自身的業因業果。

五、《壇經・行由品》云:「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新春期間到金魚街閒逛,魚店老闆說:「換水時宜清俗各一半,魚兒才能活下去。」我輩生活在清俗共治一爐的人世間,是成長的養份及因緣呀。參吧!共勉!


[1]讚嘆詞

[2]指世間法及出世間法,世間法者是現象界的事相、出世間法是心靈超越的環境。

分享:

Picture of <a href="https://www.buddhistdoor.org/author/%e9%99%b3%e6%83%a0%e8%8a%ac/" title="Posts by 陳惠芬" class="author url fn" rel="author">陳惠芬</a>

資深社工,哲學系碩士,讀書會及禪藝帶領人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