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培養我們內心的專注和覺察──明海法師教導我們如何將禪修融入生活(二)

(續上期)

坐禪的時候,身體姿勢有幾個要點需注意。首先我們應該有一個相對安靜、空氣較好的打坐的地方,並且沒有風會傷到我們。坐姿傳統上都採取跏趺坐,可單盤或雙盤,應保持身體的自然中正,同時又是放鬆的。

我們坐的時候後面一定要墊高一點,臀部墊高的目的,一是把身體重心往前移,這樣更加穩;第二點呢,是令我們的脊柱更容易自然挺直。自然挺直在靜坐中很重要,它能夠令我們比較容易保持全身放鬆,沒有內在的緊張;第三點就是在後面墊高、脊柱自然挺直的情況下,我們脊柱的末端這個點,在中醫叫尾閭,就不容易被壓著。尾閭是我們身體前後能量的一個運行的樞紐,這個地方非常重要。

此外,舌抵上顎,嘴唇輕閉,眼睛不要完全閉死,也不要睜得很大,剛學打坐的人可以眼睛可以開一條縫,眼光投放在鼻端這一帶。兩個手在腹部結印,兩個拇指輕觸,和鼻尖在一條線上。身體在盤腿靜坐的時候,我們要去尋找那種中正同時又是鬆弛的感覺。

具體到佛法的禪修方法,直接地去看,永遠是第一重要的。如果現在有人告訴你說,身體的感受是無常的,這還只是一個概念或理論。禪修則是訓練我們直接地去看這種感受,直接經驗到它的變化和無常,認識到它後面並沒有一個主宰它的力量,這和我們聽別人用理論描述它完全是兩個情況。

這種直接地看、直接地體驗的精神,就是我們趙州和尚講的「吃茶去」,當然吃茶去不僅於此。你直接去體驗、直接去看,自己就會明白。這正是禪修的核心方法。

這個方法之中,需要有一個我們心去看的對象。從基礎訓練來說,我們需要選擇某一個對象作為專注和觀察的目標。佛陀曾給過我們包括身體、感受、精神活動以及所有一切存在的四個分類,即色、受、心、法。這四類對象都可以作為我們在禪修中訓練專注和觀察的對境,但通常最普遍、最經常被用的一個對象是呼吸。

佛陀曾經在佛經裏講過安那般那的法門,安那就是呼吸進來,般那是呼吸出去。佛陀說安那般那是古仙人之道,即過去成佛的諸佛也用這個法門。

為甚麼這個法門這麼重要呢?乃是因為呼吸跟我們生命的關聯是如此密切,它是連接我們肉體和精神的紐帶,甚至是我們生命的一種表徵。我們專注於呼吸的時候,可以從一數到十,然後不需要數了,或者讓注意力跟隨呼吸從鼻端然後進到身體裏面,到胸部,到腹部然後再出來,當然這只是一個想像的路徑。

在這裏有一個原則,不管是數數還是簡單的跟隨,都要自然放鬆,不要刻意勉強,不要人為地控制呼吸去讓它長或者讓它細。人為控制、刻意是一種毛病,是佛教禪修裏面要避免的。

在一呼一吸自然的進出中,讓注意力和呼吸保持聯接,在這個聯接中我們就能提高專注力,同時也能夠逐漸地直接深入地看呼吸,然後我們會有新的發現。我們會覺察到呼吸的深和淺,粗和細,還有它的溫度、冷熱,以及每一次呼和每一次吸給自己身體帶來的各種微細的變化。

當這種細微的變化在我們的觀察中呈現得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專注於呼吸的興趣也會隨之而增長。由於興趣增長,我們的專注力增強,然後造成呼吸跟隨發生變化,呼吸的變化又造成身體的變化。隨著這幾者之間不斷地反饋,我們的禪修就能夠越來越深入。

平時我們煩亂的時候,心就會跑掉,念頭很容易會忽略眼前正在進行的事情。當用鼻端的呼吸把注意力帶回到當下,我們會發現這個當下竟如此鮮活,甚至可以說是無限的鮮活。

究竟這個當下是甚麼?當我們的心越專注、越敏銳地去觀察它,這個當下就越呈現出它本來的那種鮮活。這個本來是不帶任何人為判斷、不受任何觀念影響的那種新鮮感。在這個時候,你能體驗到好像你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一切都那麼新鮮、好玩兒,其實這裏面就有愉悅。

為甚麼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當我們的心很粗的時候,一呼一吸之中沒有愉悅感呢?這是因為我們的內心被關於生活或者這個世界的各種觀念和想像籠罩住了。

這些觀念和想像,像一塊幕布在我們的心和這個世界之間拉了一堵牆,讓我們不能直接地接觸到這個本來活潑潑的世界,這個本來非常有意思、具有無限開放性的世界。

我講的這些並不深奧,是你在生活中、在禪修中可以直接經驗到並直接到達的。你只需要把心裏面原來背著的很多包袱放下,把內心執著或執取的一大筐觀念想法放下,你就能夠直達這個活潑潑的當下。

這就是禪修的基礎訓練,它最終要培養我們內心的兩個品質:第一是專注,第二是覺察。專注和覺察是我們心性中本具的兩種能力,禪修只是在培養這兩種能力而已。

當這種專注和覺察的能力通過禪堂的打坐,通過以呼吸為對象的訓練被培養出來以後,你可以運用它去觀察任何一個對象,包括腿痛。這顆心就像一把刀,當你以特殊的方式讓這把刀變得很鋒利,你可以用它去砍任何東西,它將會變得越來越鋒利。

(未完待續)

(本文據明海大和尚於柏林禪寺丁酉年國慶禪七共修法會中所作開示整理而成,標題為編者所加。)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